说着,李元吉又是提高了声音,“将士杀敌之功,小王如实报奏朝廷,必有赏赐。并州百姓的付出,小王也会上报朝廷,请求圣人在今岁的田税上有所减少,同时,齐王府将令人在城中建忠义祠,记下军民齐心,保家卫国的壮举!”
“我等拜谢大王!”
百姓与将士齐齐跪下。
李元吉负手而立,身后李道玄一脸思索的模样,李靖则是目不转睛的盯着李元吉,窦孝慈与宇文思纯已然见怪不怪,相视一笑。
王家兄弟之间,是已经换了汉服的阿史那·什钵苾,一路上默然的脸庞上多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李元吉让李靖等人安顿好将士,自己在窦孝慈等人的簇拥下走向齐王府。
一路上,李元吉发现晋阳城多了不少戴璞帽身穿长袍一副士子装束的读书人,遂不由与宇文思纯问起缘由。
哪知宇文思纯听后自顾自的笑了起来,好一会才道,“大王莫不是忘了你兴办书院,建阅书楼,更使用印刷术大量印出经书,如今晋阳城已经在读书人中传了开。纷纷来此,见到装订的经书无不欢喜,更多人则是整日在阅书楼内免费读书,当然,最后追捧的还是藏书阁的一旬日举办一次的辩经会,杨家小娘子当真是奇人,起初那些读书人看不上她,可辩经之后居然无人出其左右,加上小娘子修缮古卷,执掌经书印刷,如今颇受读书人追捧。”
宇文思纯滔滔不绝的说着,李元吉听后,明白自己先前所作起了效果,只要继续谋划,何愁晋阳不能成为天下文人心中圣地。
只是让李元吉没想到的是杨小娘子竟然如此多才,一众读书人都辩不过她,委实厉害,想到这里,李元吉脑中浮现出了杨清秀的面庞,随即目光在人群中来回找了几圈,并没有见到那俏丽的身影,心里不知为何,竟然有几分的失落。
回到齐王府,李元吉脱下甲胄,换了身厚实的玄色缠金丝袍衣,将李靖等人唤到了书房。
对于这种场景,李道玄没有拒绝,只是静静的跪坐在李元吉的右边上首。尉迟恭也静默不语,但心里却又胸潮澎湃,他委实没有料到自己这个降将能与齐王麾下一众亲信共同参与议事。
“诸位都是小王至亲至信之人,朝廷的封赏我会去上书。”
李元吉这句话让众人心中大喜,突厥败北,齐王在圣人心中的分量自然不言而喻,由齐王上书,朝廷的封赏可想而知。
李元吉顿了顿,又是道,“大败突厥是件天大的好事,但也是麻烦事,参战的将士功劳必须核实清楚,不能寒了弟兄们的心,另外也不能少了裴相与刘将军的功劳,这事就由李靖将军来草拟奏折吧。”
“诺”,李靖点首领命,“大王放心,下臣定公正行事。”
“并州百姓支援前线一事,为正你替我拟个请功的奏折,恳请朝廷能减少并州今年两成税赋。”想了想,李元吉又是道,“楼烦、雁门以及马邑三郡受刘武周盘剥,民不聊生,请朝廷免一年的税赋,以让百姓归心于我大唐。”
宇文思纯连连点头,“大王放心,但是你先前所说的立碑之事如何去做?”
立碑并非李元吉一时兴起,在与突厥人交战之时,看着一张张失去光彩的脸庞,便有了这念头,要让世人记住这些曾经为了保护身后百姓奋不顾身的生命。
“建一座忠义祠,立忠义碑,碑的两侧分别篆刻,正面是此次突厥之战,反面则是所有命陨沙场将士的名字,务必不遗漏一人,不能让忠魂得不到敬仰。”
宇文思纯明白了,李元吉这是要为所有死去的将士竖碑立传,当即肃然起敬,“大王仁义,我等牢记于心。”
说是议事,其实大多是李元吉在说,只是他所言之事大家都极为信服,因而无不是点首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