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不出,
孙权真要以为张裕要称病了,
不过这位历史上的吴大帝终究还是有耐心的,
耐着性子等下去了,
等到了张裕自己来拜见。
“看来子茂是准备万全了?”
“说不上准备充分,
但是有吴王撑腰,
做事还是有了几分底气。”
孙权打了个哈哈,
知道张裕是在故意强调。
“那么即日便可动身?”
张裕一边点头,一边掏出一份文书。
“只是这出发之前,
有一件事情要和吴王商议。”
孙权看着那份文书,突然犹豫了,
他清楚地感觉到这份文书肯定是个麻烦,
但是张裕都递上来了,
他难道不接?
孙权打开文书,
只是看了几句,面色就严肃起来,
他缓缓坐下,细细品读。
张裕也不说话,只是在一旁候着。
孙权看完这份文书,然后抬起头。
“这东西有给别人看过吗?”
“兹事体大,无人知晓。”
孙权闻言笑了起来,但是笑得很干。
“你也知道兹事体大啊?
孤要真让你实行了这个,
怕是要惹出大麻烦来,
你是想把孤从吴王的位置上拉下来?”
“在下没想过一蹴而就,
只是先和吴王通个气。”
张裕侃侃而谈。
“难不成吴王以后整顿吏治,
就靠着把亲近之臣推出去当刀吗?”
这话说得孙权尴尬万分,
但是他很快也就冷静下来,
转入了正题。
“你的法子自然是好的,
但是现在的状况下想把你的科举推行,
是不妙的。”
没错,
张裕想做的就是把隋唐开端的科举,
提前嫁接到汉朝以来,
但是他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件事情有那么容易,
不然也不必跑到这跟孙权这个政治达人商讨了。
至于为什么推行很困难,
就要追究到时代本身了,
首先汉朝是怎么选官呢,
这个制度的名字叫察举制。
察举,察举,观察而推举。
开始的时候,是高祖刘邦感觉人才不够用,
于是下令说各郡国给俺推荐些优秀的士大夫,
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完善的制度。
后来天下安定了,
推荐优秀人才,总要有个要求吧,
惠帝先提出了一个“孝弟力田”
(在这里科普一下,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个没动孝弟是什么意思,总不能是孝顺弟弟吧。
后来查阅了一下才发现,古语“弟”通“悌”。所以孝弟其实是孝悌。)
简而言之,孝第就是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力田自然就是努力耕种田地。
这都是在当时汉朝慢慢恢复平稳,要治理天下,所推行的准则。
再到汉文帝武帝时期,
这个察举制越来越完善,
举孝廉,举茂才,察廉吏,
推举官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说白了,你的德行一定要到位,最重要的自然是孝道。
但是这种事情肯定是有弊端的,
表现出来的孝道就是孝道?
举出二十四孝里面汉朝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埋儿奉母。
一个叫郭巨的人养不起家人,心里悲痛,
于是决定把自己儿子埋了,供养母亲。
结果挖坑挖着挖着,挖出了黄金,
好了,皆大欢喜,一家人都可以存活。
当然这个事情真假肯定存疑,
只是就事论事,
这真的值得宣扬吗,诸君自思。
第二个就是,怀橘遗亲了,
主人公是陆逊的小老弟陆绩,
他去袁术府上拜访,袁术拿橘子给他吃,
偷偷拿了两个, 走的时候漏泄了。
袁术问他为什么要偷拿橘子,
陆绩说母亲喜欢吃,所以拿了两个。
EMM……
考虑到故事中陆绩才六岁,
也许真的没想那么多,
但是这种偷东西孝敬母亲的行为,
真的可以被首肯吗?
说出这两个故事,
其实就是想证明一点,
哪怕是孝道也是会有水分的。
虽然前期的察举制,
推举人和被推举人息息相关,
都要承担罪责。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
世道崩坏,
察举制已经成了已为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
想推荐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如果说这个人不够孝?
那么就弄出一些孝的事迹,然后造造舆论不就行了?
所以推荐出来的人能不能用,谁知道呢。
曹操唯才是举,
不就是想跳过这一环吗。
张裕把科举的雏形拿出来,
但是不急着推行,也真是因为世家大族的原因,
你这一手出来,等于掐断了人家的一条命脉,
孙权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才会问张裕是不是想把他从吴王的位置拉下来。
张裕并不是直接跳到科举制度了,
他首先思考的还是陈群推行的九品中正制,
这个制度虽然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但是它既然作为上承察举,下启科举的中间商,
怎么又可能一无是处?
存在即合理。
但是这种合理其实是一种妥协,
对门阀士族的妥协,缓解了中央和他们的矛盾,
后期门阀做大做强,
九品中正其实也就是个政治装饰品。
而现在张裕起码是不想妥协的,
哪怕他自己的出身都算个小门阀了。
妥协下去了,
不过又是一个魏晋轮回,
虽说不会有神州陆沉,
但是也未必有百年王朝。
张裕虽说闲云野鹤,
但是心里总有些想做事的性子,
他也知道自己能力不行,
需要找人商量,
打了份草稿,直接把麻烦丢给了孙权。
没错,
现在最头痛的是孙权,
他被张裕写的科举制度的雏形撩动了心弦,
但是又清楚地知道推行起来,
麻烦很大。
犹犹豫豫,也是一言不发。
张裕见孙权不说话,
于是他也不说话,
两个人就这么坐着。
最后只能由孙权打破沉默,
毕竟还要张裕给他办事,
明明是服软,孙权也不生气,
张裕确实是为国家计。
政治拉满的孙权清楚所谓的科举,
会产生如何的影响,
但是现在这个局面,并不容易实施。
“此事能成功与否,
就在子茂此行了。”
心里认同,但是表面上要把问题甩回去。
张裕点点头。
“不错,
在下这一次能不能把事情办成,
才能知晓推行这科举有多大阻力。”
张裕盯着孙权。
“此事若可为,
吴王可不能负了在下。”
孙权连连点头。
“放心,若可为,
孤必然大力推行。”
张裕点点头,
只不过他也不信孙权就是了,
只是听一句保证,打打气罢了。
至于他说还没跟其他人通气,
也是糊弄孙权的,
张裕私下早就书信庞统诸葛,
询问他们的意见,只是还没得到回复罢了。
孙权见张裕点头,
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封赏文书,
张裕按这文书,四处传命即可,
领了文书,正准备问还有什么吩咐,
就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走进来,
张裕思索一番,是上次被他撞倒的小吏,
叫什么名字他也是记不得了。
“本次出使,
孤还派遣心腹辅佐与你。”
孙权伸手一指,
张裕眉头一皱。
“吕壹拜见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