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胡康和工部尚书赵进在皇宫门口相遇,对视间已明白,是皇上同时召集了他们俩。
“赵大人,这么巧啊?”
“胡大人说笑了,这不是皇上召见嘛。”
胡康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道:“皇上同时召见咱们两个,想必是有要事要吩咐咱们,就是不知这事………”
“管他是好是坏,去了,不就知道了。”
“说的也是,总归是好消息,要让人兴奋些。”
“谁说不是呢。”
“走着吧,赵大人。”
“得嘞,胡大人。”
此刻,御书房内。
祁连澈正在阅读李延清写的那封折子。
看完后心情大好,不愧是李爱卿!办事就是缜密周到。
动作潇洒的合上折子,视线又一次飘到桌上的那块玻璃上。
用手指试探性的在边缘摸了摸,嗯,确实如李爱卿所说的那样,这边缘着实是有些锋利,不小心的话确实会划伤手。
不过就这锋利程度,只要不快速的,不经意的,意外的划过这玻璃边缘,应该就没事。
于是,祁连澈大大咧咧的又将玻璃拿起来,正面看了,反面看,正面摸了,反面摸。
对了,李爱卿还说了,这玻璃还可以制成镜子。
据说用着玻璃做出来的镜子,可以将人原原本本的样子照出来。
就连脸上的小斑点、小绒毛都可以照的一清二楚。
得让工部的人,按着李爱卿给的法子好好去研究研究。
这玻璃好啊,用处也多。
等把玻璃窑建好了,朕就把御书房的窗户,全部换上玻璃。
这样一来的话,那他这御书房就不用额外点蜡烛了。只要天没黑,他这御书房就能光亮异常。
想必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亮光,对于他的眼睛绝对有好处。
他也不用一日日地,闻着蜡烛的味道批阅公文了。
按照李爱卿折子里说的,这玻璃还可以用来建暖房。
到时候他也在御花园里建两个,一个用来种花,一个用来种菜。
等暖房建好了,那他们冬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了,欣赏到百花争艳的美景了。
李爱卿可真贴心,还把建暖房和种青菜的法子,写的一清二楚的。
又一大功落成,李爱卿可谓是不世能臣!
额,咱也不知道,皇上是因为李延清能力强,才夸他的;还是因为李延清让他在冬日里吃上了小青菜而夸的!
但无论怎么说,李延清在祁连澈心目中的地位,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能比得上。
“启禀皇上,两位尚书大人已在殿外候着了。”小栓子回禀道。
“宣。”
“宣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觐见。”
“臣胡康、赵进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请起,赐茶座。朕此次请二位进宫,是有要事与二位相商。
今日。朕收到了李巡抚,从宣阳府送来的一批物品。
其中有一样东西,能给国库带来一大笔收益。
朕坚信这样东西,一旦出世,这两年修河坝、养军队的钱都不用愁了。”
此言一出,两位尚书俱是震惊不已。
他们为官多年,如何能不知朝廷每一年养军队和修河坝,所需银钱为几何?
尤其是户部尚书,他管着天下钱粮,就要为天下负责。平日里不是他抠搜,实在是银子来的不易,都是百姓们的劳苦钱。
他又如何能放任,只能勤俭节约,抠抠搜搜的过日子。若他不节约些,这偌大的一个国家,哪哪都需要钱,这国库怕是早就养不起了。
这会儿听到皇上说,能给国库创收一大笔银钱,如何让他不震惊、不兴奋?
“皇上,您说的可是真的?”户部尚书胡康激动的脸都涨红了,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
“朕还能骗你不成?瞧瞧,这是什么?”祁连澈一个手势,海公公识趣地将旁边的玻璃送到二位大人面前。
“两位大人请瞧,这便是李巡抚着人送来的东西,刚刚才到的,名叫玻璃。
二位大人拿的时候小心些,这玻璃的边缘有些锋利,莫要伤着了才好。”海公公细心的提醒道。
“多谢海公公的提醒。”
户部尚书率先将玻璃接过,一如祁连澈刚刚拿到玻璃时一样,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通通仔细的摸了一遍又一遍。
“我说胡大人,你已经看了这么久了,该轮到我看了。”工部尚书赵进急吼吼的说道。
这叫玻璃的玩意儿,怎的看起来如此晶莹剔透。
他第一眼见到时,便想上手一观,没成想胡康那个老匹夫,磨磨蹭蹭的就不给他。搞得他心痒难耐,只好开口催促道。
“给给给,小心些,莫要伤着了自己,更不要将其摔碎了。”胡康不耐烦的把玻璃递给他,没好气的说道。
“嘿嘿嘿,还别说,这玻璃摸起来油光水滑的。我这手掌放在这玻璃上面,冰凉舒适。而且这玻璃背后的东西,还瞧得一清二楚的。
这个东西如果能够量产的话,可以把它夹在窗户上,或者把它弄成瓦的形状,盖在屋顶,这样一来,整间屋子白日里都是明堂的。
就是不知道这东西是如何做出来的,能不能随意改变形状?还是说它只能做成这样平直的板子?
若是能制成其他形状的话,那咱们还可以制成茶杯,茶壶,花瓶,各种摆件等。”工部尚书果然不愧是在工部上班的人,这才刚一上手,就连用途都想到了。
而且想到的,还比祁连澈多。还想到了可以制成瓦的形状,盖在屋顶用来透光。并且还散发了思维,联想到了各种物品上。
“这东西是李谨初,李巡抚意外发现的,有种人仔细研究了番,得到了制作方法。
朕想,赵大人刚刚说的,应该能实现,因为这玻璃是和瓷器一样,是通过窑烧制出来的。
而且原料极其简单,就是烧制的过程麻烦了些。
李爱卿已经把烧制方法交给朕了,还把有烧纸玻璃经验的师傅,也打包送来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