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预料到会有人来看电视,才想出了拉两家分流的办法,但她预估到了电视的轰动,却没有预估到这个轰动效应的强度、范围如此可怕。
不仅仅整个青山大队的男女老少齐上阵,连四邻八村的社员们也闻风而动。
第一天晚上,来的还是本大队的人,到了第二天晚上,周围各个村的人来了许多,三户有电视的人家,几乎全部被人潮淹没。
房间里是根本放不开了,小可果断决定:“搬出去,放到大门口去!”
这一次,小可又庆幸自己全面铺线的决定如此英明,才可以把电视搬到院子外,才能给自家人留出一点可怜的清静。
保军保群看着汹涌的人潮,却凑到一起嘀咕个不停,小可瞥一眼跟许多人挤一起看电视的保众,回头对上保民淡定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谁也没多管。
转天,村里就多了三个小货郎,蹲在三家电视放映场边儿买瓜子花生。
小可看他们冻得发红的手脸,又悄悄地出了个注意:拎上壶热水,但凡买东西的,都能免费获得一杯热水。
他们哥仨本就是独门生意,加上热水服务,那些本来没想着花钱买东西吃的人,苦于寒冬腊月的寒冷,也会来买点儿东西,只为了喝口热水暖暖身体。
如此一来,哥仨买卖红火,收入很是不错。数过一回钱后,连保众都不惦记着去看电视,心甘情愿地摆摊儿卖货了。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
保军哥仨出手后没两天,又有村里人过来卖东西。
鉴于电视是吴家的(买的),村里其他人没好意思卖花生瓜子抢保军他们的生意,但不乏有想法的人,卖糖葫芦、糖瓜……甚至村东头的王歪嘴挎着篮子来卖热包子,居然也卖的很好。
小可看着乌央乌央的一大片人,守着一只14寸小电视就觉得荒谬。那么大点儿屏幕,十米外都看不清楚人影吧?隔几十米看啥?就为了凑个热闹?!
她摇摇头,转身往回走,却突然想起,还有两种食物特别适合在这种场合售卖,又甜又香价格还亲民,奶油爆米花和烤地瓜。
回到屋里,王绣和赵莉正坐在炕头绕毛线,一边聊着家常。
看到小可进来,王绣就笑着问:“怎么不看电视了?”
小可摊手:“那么些人,吵吵嚷嚷的,又冷的很,我就不去找罪受了。”
王绣也忍不住苦笑:“实在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赵莉把一团毛线收好,又取了一挂线出来,一边道:“买电视的人多了,也就好了。”
王绣点头,小可却知道,这个过程并没有她们想的这么简单。如今才是79年初,大幕刚刚开始,离老百姓富裕起来,买得起电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隐约记得,听年纪大一些的人回忆,八十年代末,还有许多人家是没有电视机的,看电视要去邻居家里呢。
她打声招呼,起身去了后院。
赵莉放假后,小可把西间让给了赵莉居住,自己搬去了后院的房间。
之前,小可与王绣商议,把前后院之间加了一道木门,理由是预防后院空旷,有什么野物进来,直接冲撞到前院里。
如今,这门一关,后院自成一统,就成了小可一个人……加一条狗狗的天下。
包子一进后院,就欢快跑去绕场一周,撒欢儿。
小可也跟着它慢慢地溜达了两圈,腊月的夜晚很冷,风刮在脸上有些刺刺的痛,但小可这几年身体越来越好,对寒暑的感觉反而没有那么敏感了,倒是不觉得寒冷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