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20日,香港回归进入倒计时130天。
春意料峭,人们伫立街头,缅怀一位伟人的离去。广播、电视纷纷播报着这一沉痛的消息,全国上下一片悲恸。
这天,刘志南搭上了东去的列车。
刘志南本来不想出远门。俗话说,好出门不如穷在家。但,自从他和杨玉花的事暴露后,先不说云枝的脸色有多难看,说话有多伤人,母亲更是每天唠叨着催他进城去帮云枝做生意,意思坚决不让他继续留在农村了。进城干啥呀?刘志南问自己。云枝的生意他根本插不上手,再说他也不愿意和她成天搅在一起,被她指手画脚,看她脸色。他也找过几次工作,一次是别人介绍进酒钢集团炼钢厂当炉前除渣工,之前他只听说酒钢工人的工资是相当可观的,并不知道工人们的辛苦。第一次进到酒钢厂区,头顶上蜘蛛网一样的电线、管道和机器的轰鸣声,让他感觉就像头脑里飞进去一窝蜂,扰得他大脑一片乱,他立即在心里打了退堂鼓;等真正到了工作现场,看到炼钢炉前钢水喷溅,工人们大夏天穿着厚厚的工装、戴着防热面具、直面高达几百摄氏度的高温,他吓得屁都没敢放一个就溜了……从此再也不羡慕酒钢工人。
算老天爷给刘志南开恩吧,在他最困惑的日子,仿佛从天外飞来了一封救援信。刘志南盯着信末署名是大成,他愣了好半天,才想起大成是他的一个多年没有联系了的堂表弟。信说大成在安徽蚌埠的一家台资企业工作,待遇相当好,眼下公司正在招人,希望刘志南能抓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志南看着大成留下的一长串电话号码,和第一次听说的陌生地名,他感觉自己在做梦,硬是不愿一下就从梦里醒过来。
刘志南反反复复看那一长串数字,激动得心里直打哆嗦。他骑着自行车找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小卖部,都还没有安装电话。他心里盘算,要不坐车去嘉峪关市里打电话。转眼一想电话里可能说不清楚,也不可靠,干脆坐汽车直接去酒泉表姨家里打听。果然,表姨说大成在年前去了安徽蚌埠,后来连媳妇、小舅子、妹夫都叫去了,过年也没有回来,说是新开的大公司,大量招人呢。刘志南听着,心“扑腾扑腾”跳着。
从表姨家里回来的当晚,刘志南就打点好了去外地的行李,他想好了先进城告诉云枝一声,然后立即买票动身。他心里满怀着对工作和前途的美好向往,此时走路脚下都像生了风,眼前一片光明。
得到云枝的支持,刘志南更加满脸春风。他从云枝的服装摊出来,先下到商城二楼的男装店悄悄给自己买了一套西服,他不想让大成他们觉得他寒碜;他又转到一楼的商店里买了两条兰州烟,听说在外地不容易买到外省的烟,他怕自己一时抽不习惯别的烟。然后才去车站买票。挤进乌鲁木齐发往上海的T54次列车,就像走向了通往成功的大道,他有一种重生的幸福感。尤其因为要摆脱云枝的冷眼,和母亲喋喋不休的抱怨,他仿佛搬掉了头顶的两座大山,一身轻松。
车箱里,旅客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一个热门话题:伟人离世对香港回归的影响。刘志南很快就对他们的讨论产生了兴趣,兴致勃勃地观摩着这场激烈的讨论。
一个络腮胡子刮得青亮的胖子,不可一世地说,“在这节骨眼上,主席逝世了,香港要收回来,不打仗不可能了!”
“就是,这下可不好办了!”有人立即应合道。
“仗不一定能打起来,但要收回来香港的难度必然是增大了。”
听着他们的讨论,刘志南也很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以示他并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却抢不上话。心里恨恨地骂道:越是头脑空的人,话越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