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和帝揉着太阳穴,听大臣们上奏国事,最后商讨去边城与瓦拉谈判求和事宜。
百官大眼瞪小眼互不作声,生怕当这个出头鸟。
国丈老太师贺兰博叹气颤颤巍巍地出列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应派有分量的人去谈判求和,一个皇子带个朝中重臣去谈方显有诚意,臣愿意去。”
启和帝摇摇头:“太师年事已高,这一路上身子骨受不住,还是另派他人去吧。”
老太师见启和帝没批也不再作声,确实如此。
今日清王萧景涵也在,只是他冷眼看着,本身和亲就是示弱,是国耻,他不想沾染,如果是他宁可打也不和,他有信心打赢。
但是五年前他已经为自己的强出头付出惨痛代价,断了腿不说,又被人趁机下了毒。
他只能紧紧扶着轮椅把手,看着这群跳梁小丑。
而站在朝堂上的大皇子福王和四皇子安王都在考虑这件事的受益性,去谈判是求和,应该没有大的危险,有随行的大臣去谈,自己压阵就好,做好了父皇表扬,出岔子有大臣垫背,站出来还拉人气。
先想明白的福王首先出列:“儿臣愿意前去瓦拉谈判。”
四皇子安王也不甘示弱随后道:“儿臣也愿意。”
皇帝见这两个儿子都争先恐后的,龙心甚悦,头也不那么疼了。
皇帝接着问:“诸位爱卿们认为哪位皇子去更合适啊?”
福王一派和安王一派都站出来,互相支持自己的皇子,老皇帝又开始头疼了,不过也看得清楚,这两个儿子野心都不小。
只能问向一旁的木桩子杜丞相,因为他从来都是不偏不倚,一向公正,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多年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原因。
杜丞相站出来,郑重地回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大皇子福王去更为合适,清王曾大战瓦拉人,瓦拉人对其有敌意,明显不合适,而安王经验不足,福王作为年纪最年长皇子,而今没有太子,去谈判会让对方觉得更有诚意。”
安王一党表面上不服气,但是杜丞相的话无可辩驳。
其实杜亦诚心里想的是,这等自辱国门之事,面对昔日手下败将,清王定是不屑谈求和,福王一向喜欢沽名钓誉,当然最合适,而安王一丘之貂,虚为争抢,实则是在为福王推波助澜,真推荐他去,他也不敢去。
而听在旁人耳中却是理解成,丞相终于因为与福王沾亲带故,站在了他们这边,而且在极力抬举大皇子。
大皇子一党洋洋得意。
皇帝心如明镜,不过也觉得杜丞相言之有理,皇子人选便定下了福王,启和帝又问:“哪位爱卿愿意陪着大皇子一同去呀?”
话音刚落,寂静无声,谁都不言语,因为大家都明白去了做得好都是皇子的功劳,做得不好,那就是全是自己的罪责了,费力不讨好。
福王心里将自己的人细数了一遍,确实没有够担当,够份量的。
启和帝转眼一瞧,面前一群人状如鹌鹑,寂静无声,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朝廷养着你们都干什么吃的?需要往前冲的时候都往后退。”
总尚书耿怀佑看清了形势往前一步道:“老臣倒是愿意同去为朝廷效力,但老臣的身份不合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