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朱自强御剑飞向了柳公山方向,按照记忆中当年审问素衣男子的情况找寻爷爷的足迹。
来到柳公山下朱自强展开神识,把整座山从外到内都扫了一遍。
根本没有看到修士的身影,一间名叫玉虚道观的道观。
这一道观从外面看并不是特别的宏伟,红色的矮门加上青灰色的砖墙看起来很古朴。
道观的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四合院,这种格局对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
布局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的位置,按照阴阳五行思想。
东方作青龙,为木,属阳,正符合修者修炼达到“纯阳”,返还于“道” 的目的。
里面的氛围特别的幽静,道观前有一个牌楼,往里走有玉皇殿、灵虚殿、三清殿。
这三座殿塔的规模相对比较宏大,整座道观是由六座主殿组成。
另外三座主殿分别是玉皇殿、祖师殿、真武殿。
东西两侧也分布着不同的殿还有祠堂,后院的山水布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应有尽有。
西跨院则为配殿,或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
三清殿中供奉着三清祖师,即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原始天尊拿的是一颗圆珠,代表世界产生之前的混沌情况。
灵宝天尊手捧“坎离匡廓图”,代表世界从没有品牌形象到有形象的衔接。
道德天尊手拿一把折扇,上边绘有阴阳镜。
代表世界的最开始产生,总算从阴阳的转变,分离出来了天地。
天代表阳,地代表阴。
道教觉得人是自然界统一的一分子,而修行的目地是要让大家重归到自然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沧澜存亡,与天地共存。
期待那样,变成长生不死的神仙。
道观的祠堂里只有几个体态清瘦的老道士在打坐,用吐息法门修炼。
用神识大概观察了一番后朱自强随着上山的人群缓步向前,当他来到玉虚道观中。
他看到不少人都在给三清祖师上香,有祈愿的、祈福、朝拜的等等。
此时道观的三清大殿内香火鼎盛,往来人丁络绎不绝。
还有一名导游正在给她的旅游团成员介绍玉虚道观的历史,她的声音温和而轻巧仿佛害怕打扰静修的神明般。
而每个进出道观的人都面带虔诚,眼中清明。
三清殿前香火鼎盛的巨大铜鼎旁和大殿中没有功德箱,也没有捐助箱子。
他看到两侧有配殿、执事房、客堂、斋堂和道士住房等。
他走向了一间名叫药王殿的小偏殿,里面供奉着神农炎帝,被世人称药祖。
下面写着介绍:姜姓,伊耆。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
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药祖。
接着第二位供奉的是药王真君扁鹊,第三位则供奉着医神孙思邈。
朱自强见此若有所思,很快他朝着祠堂几名打坐修炼的老道士地方走去。
“这位居士,前面是我们观主和师傅们的修行之地,外人不得入内。”一名年轻道士伸手拦住了朱自强的去路说道。
“请你帮忙转告他们,说有修士前来拜会!”朱自强看着年轻道士说道。
年轻道士上下打量了一眼朱自强,接着他神色匆匆的赶去通报。
很快一名身穿八卦道袍的老者走向朱自强,他整了整衣着打量了一眼朱自强。
“老道不知贵客前来,往请海涵。”老道士恭敬的作揖道。
“不必客气,我此次前来是有些疑惑想请道长解惑。”
朱自强说完手一挥把镇魂铃唤了出来,接着他放在了手掌中。
“不知道长可曾见过此物的主人,我听说他在此处修行。”朱自强看着他说道。
“这...不瞒仙长,此物我二十多年前曾经见过一名道长施法使用过,帮助一名贵人驱邪。
不过后来那名道长离开了玉虚观,不知所踪。”老道士说道。
“他在你们这呆了多久?”朱自强问道。
“记不清了,我从小就在道观修炼,而他似乎在我未来之前已经在玉虚观修炼了。
我师父还说他当年大概有七十多岁了,算起来他离开前应该有九十多岁了。
而且他的修行与我们不一样,他四处游历,听我师父说过他有几次都是身负重伤而回。”说完道士努力的回忆着。
当老道士回过神来时,已经不见了朱自强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