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人才相拥而卧。
“晨风,你说这天空中的星星到底有多少颗啊?”
感受到凤儿的小脸不断的摩擦着自己的胸膛,李晨风挑起了凤儿的下巴。
随后亲吻了她的小嘴。
“媳妇,你可是修行之人啊!”
“怎么会跟普通一样,问这么幼稚的问题啊?”
“谁知道有多少颗啊?”
“数出来又怎么样啊?”
“很浪费时间的。”
“除非情侣两人真的很无聊。”
“通通装傻数星星!”
对于李晨风的不屑,凤儿倒也没有生气。
女人得到满足之后,自然是不会在意这些细节的。
“晨风,你说数星星没有用,那么华夏老祖宗说得二十八星宿也是无聊之举吗?”
听到媳妇抬杆,李晨风直接捏了捏她的鼻子。
“小傻瓜!”
“我说的可是数星星,而不是星宿。”
“星星那么多,数了也没有用。”
“而二十八星宿却是华夏老祖宗留给咱们的财富啊!”
“这星宿有很多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计时,或者说是一种历法。”
“华夏老祖宗是很聪明的。”
“除了星宿历法,还有其他的历法。”
“比如说,归藏易、连山易。”
归藏是太阳的回归运动。
现代人知道南北回归线和赤道。
上古人以“衡”“间”分之。
“衡”是太阳在节气日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衡”与“衡”之间的区域是“间”。
在自己所生活区域的中心位置确立观测点。
以春秋分观测到的太阳运行轨迹为中衡。
以夏至日观测到的太阳运行轨迹为北外衡。
以冬至日人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运动轨迹为南外衡,形成归藏易。
也就是传说中的《归藏易》。
连山是定位日出和日入位置,是用太阳出入方位判断季节和划分时节。
在东方和西方各选择出一座标志性的山确定某一节气日的日出和日落位置,东西两山连线成“衡”。
“山”是经过长期观察,在明确了山与日出日落位置与节气交节点之间的关系之后,由人选择确定的。
所以“山”是节气交接时间点的参照物,是“衡”的标志山。
所以这些被遴选出来的山是历法标志山,是当时的人在众多山中选择出来的。
这些被遴选出来的山,不是因为其高大锦绣,而是因为其位置与太阳出入位置和节气交接正好契合。
以山作为节气交接标志建立的历法,就是连山历法。
也就是传说中的《连山易》。
在后来的时代,历法标志山换成了建木,由建木变成了测杆。
实际上“东”就是测日之杆。
立杆测太阳影长。
立竿见影,测量太阳的影长。
根据中午太阳影长的变化来确定季节,比如冬至日就是太阳影长最长的那日。
再以后,就是建立天文观测台。
连山之法就被遗忘了。
同样的,归藏被衡间取代,归藏也就被遗忘了。
也就是说,由于理论名称的变化和造历办法的变化,“归藏”和“连山”两个历法概念在后世不用了。
后人又没有搞清楚其发展变化和理论的承接和转化,以为“归藏易”“连山易”遗失了。
实际上换了个办法或者名字还在用。
总之,归藏易就是太阳的回归运动,连山易也就是定位观测。
这些技术依然在应用。
归藏与连山的关系,一言可以归纳之。
归藏是体(理,原理),连山是用(法,办法,造历的办法)。
用归藏理论通过连山之法造出的日历,就是归藏连山历。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就是日晷。
这就是华夏人研究历法的重要代表之物。
古时候,人们还没有这样的见识和科技。
很多东西,都只能是依靠自己。
那么,计时的各种手段和方式就是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的。
先是观察天上的太阳出现的方位,与自己生活环境造成的联系。
于是,归藏易,连山易就出现了。
就拿太阳与山的方位来说吧!
早上,太阳是从那座山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