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李老弟,你可是又把我给教训了一顿啊!”
听后,普华微笑调侃道。
“哈哈!”
“普华大哥,咱们都是相互学习的。”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愚见而已。”
“不知道普华大哥觉得如何啊?”
李晨风也微笑回应了。
“很不错!”
“李老弟,你这一番分析,完全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这不用多说。”
“那肯定就是他们这些喜欢偷懒的领导者的问题。”
“而且还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件事的问题。”
“医疗问题,商业问题,制度问题,法律问题,教育问题,等等。”
“那都是采用这个模式。”
“典型的非黑即白!”
“这往往是理论上的东西,与实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这参考项,都选择得太废了。”
“把证件当考核标准,肯定会有失偏颇。”
“证件比较注重于理论,而经验才注重于实际。”
“最好的办法就是两方面都考核。”
“而且还有以经验为主,理论为辅的标准。”
“毕竟,理论是从经验中抽离出来的。”
“要是按照我的标准来执行,那么这华医生肯定是可以继续治病的。”
普华也讲了自己的看法。
“普华大哥,你说得很有道理。”
“你这思维与我华夏道家差不多。”
“道家修行之人有看相一说。”
“世俗之人却不识数。”
“认为这是封建糟粕。”
“实际上是他们目不识丁,自以为是罢了。”
“通过看相可以看出一些东西出来。”
“那么算命之名就此开始。”
“很多人都只拿这个一个面相就判断一个人的未来走向。”
“说什么这是散夫相,那是旺夫相等等。”
“人不仅要是由外在相来知内在心,还要由内在心来知外在相。”
“当然,认识一个人自然都是有外而知内的过程。”
“只是,往往用一个参考项是不太准确的。”
“还得通过更多的参考项来反复验证。”
“如此获得的内在心才不会偏离太多。”
“如果只是看面相就可以定一生,那就有些草率。”
“多个角度来验证才更加靠谱。”
“这与现代科学思维也是一样的。”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
李晨风苦笑着摇了摇头。
“哈哈!”
“无非就是傲慢与偏见罢了!”
普华调侃道。
“是啊!”
“人很多时候都是被主观控制的。”
“所以,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带着主观色彩。”
“我们华夏分文理科也都是比较粗暴的偷懒思维。”
“人文是侧重于宏观的抽象智慧。”
“而数理化是比较微观的知识。”
“这一大一小,就犹如一阴一阳。”
“谁也离不开谁。”
“人的认识不都是先宏观,再微观吗?”
“这文理分科就把它们割裂开来。”
“完全就是主观意志在搞事情。”
“本就是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
“那么,知道一面,就应该知道另外一面。”
“而不是分家不相通。”
“这就是傲慢与偏见的故事。”
李晨风又想起了教育方面的问题。
“哈哈!”
“李老弟,你的思维真是天马行空。”
“从一个地方可以讲到另外一个不相关的地方。”
“这思维跳跃那也是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的。”
“不过,这里面的核心思想倒是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