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府衙三堂内,首座上刺史和吴将军已经在座,首座下,长史、县令和校尉、司阶相对而坐。
将士将河道沿途的村落情况一一上报,他们先去了李家发现的那个村落,确认已无活人后,他们几人分几路查探,有几个村,几乎每户都有哭声,户户挂着白条,更上游也有一些村整村整族已覆灭,往下探,情况虽然好一点,不至于家家挂白,却也是户户有病人,病人多呈高热头痛,上吐下泻,也有部分人咳嗽不止,一些病人上吐下泻后,很快人就脱水而亡。
听完急报,众人大惊失色,刺史忙问长史、县令现在城内的情况。
县令脸色发白故作镇静,起来站到中间回话:“病坊今日才上报,这几日城内是多了些高热头痛的,上吐下泻的。”
这几个月,北边干旱,很多难民逃荒过来,旱情也影响了宛城,眼看就要粮食失收,吴将军他们又过来催军粮,他每日里处理这些事情都忙得不可开交了。其实病坊前些日子就已经上报城内发热的人增多,他一开始还不以为然,今日一听,才知道事情不好。
盯着脸无人色的县令,站在堂中间,宽大的官袍下身子轻微发颤,刺史还有什么不明白,但也不能在吴将军面前,扫了他们的脸面,只能边跟吴将军道谢,边让县令下去,组织治疗。
病坊在城西,药童正穿梭在病人间,前两日,高热上吐下泻的人越来越多了,偶有几个咳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热上吐下泻的不减,咳嗽的也多了起来。
病坊一个医官,吏四人,还有主药两人,药童四人,满打满算,也不满十人。这两日,全员上阵也忙得脚不沾地。
主簿到病坊时,医官正瘫坐在椅子上,幞头已经有些松散。
张医官难得坐下歇一歇就瞧见县衙的主簿,忙迎上来,听见阿县令急传,将幞头扶正系紧,小跑着跟上主簿。
县衙前厅,县令坐在首座上,下方不仅坐着县丞、县尉还有城内的几个大医馆药铺的掌柜。
各掌柜被急着传过来,在门外互相对了一眼,想起这些日子快速增加的病人,心里也有些预想。
听完各掌柜的报告后,大家也心知不好了,这疫疾只怕在城内传有时日。
这个时代,对疫疾的防治已经有例可循,病坊的设置,平日里收采药草,到疫疾时,配合县衙,收治病人。
各医馆药铺,虽不受病坊管制,却受县衙管辖,疫疾发生,自是要配合县衙出人出力。
一时之间,整个县衙都一片忙碌,很快整个城内都喧闹起来。
衙役带着人挨家挨户询问有没有病人,并将病人带走。
病坊里前庭后院全部打开,接收衙役们带过来的病人。
各医馆掌柜也派出郎中和药童,并清点出草药送到病坊。
城外,猜测到这地怕已是不好,已有疫疾,李家一行人赶路都快了几分。
天色微亮,城池在身后渐渐远去,就听见后面一阵急促的快马声。
李家众人都没想到,那城内确实是已经有疫疾了,问题是有疫疾就找大夫呀,让他们回去有什么用?他们也没人会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