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倒是好说,村里的娃们入不入学,我们家的几个都是要学的。
只是这启蒙识了字的就是不一样,你看看我们家的这几个侄子侄女,都是个顶个的机灵。”
李家雪说完,还将走在她旁边的李正荣拉过来。
“看看我这侄女,这么丁点的小人儿,因为会识字,都懂得自己看医书,自学医术了……”
此话一出,金家两姐妹不由得打量了一下李正荣。
约莫六七岁的小儿,头上的双鬟髻上,套着两个小花编的花环,两眼黑黝黝圆溜溜的,甚是可爱,后背还背着一个小箩筐,里面装着一些野草。
“你是说这么小的人会医术?”
金五娘不敢置信。
“还在学,还在学,要不让她给你们把把脉看看?”
李正荣在一旁听到把脉,也有些跃跃欲试,她要多给人把脉收集脉案。
金家两姐妹还半信半疑的,李家几个已经停下来,在路边随便找了块石头,让金家两姐妹坐下,让阿荣给他们把把脉。
“来吧,试一试,又没什么,我们阿荣医术虽然还在学,还不能看病开药,但这把脉却是被那将军府的大夫都夸奖的。”
听到连将军府的大夫都夸奖,金家两姐妹看李正荣的目光就不一样了,顺势就走到路边的石头坐下,将手伸出来。
最先把的金三娘的,只见李正荣将手搭在金三娘的手腕上,把完后将手伸进衣袖里掏出了一本小本本,翻了翻,又仔细观察金三娘的面貌,又让金三娘伸出舌头来,仔细观察一番,别说还有模有样的。
金五娘在一旁看着,忙问是什么情况。
“金三婶子的脉象是沉涩的细脉,我本子里记的,这种脉象,主要是气滞血瘀,观婶子面色淡白,我又看婶子的舌头,隐隐可见有青紫之色,与脉象症状一致。”
李正荣一边翻着自己的笔记一边回答着金五娘的问题,又看了看自己记下的症状,又问金三娘。
“婶子可是经常劳累,思虑甚多,头痛胸闷,月事不调?”
金三娘没想到,这么小的人儿,搭一下她的手腕,又观察了一下她的面色舌头,就真的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还别说,还真被这小儿说中了。
“哎哟,小大夫可真厉害,还真是这样呢,那小大夫,我要怎么才能治好呢?”
李正荣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很为难地看着金三娘。
“我那有方子,不过得回家找找,我还没能完全背下那些方子。
而且,这病还得再找大夫再看看,虽说都是气滞血瘀,但那方子也一成不变的,这病情轻一点重一点,那方子添减的药材都不一样。
我还不能把握其中的要领。
那些药材,多一钱和少一钱,功效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