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读书人也各有不同,有不可一世的,也有迂腐落魄的,更有经纬天下的,他们虽然在镇上居多,但有时也要去那府城办事。襄州是从北往南的第一关,境内水路四通八达,各路英雄豪杰辗转各地时,总会选择从襄州这边过路,他们是小人物,有自己一套识人不招惹大人物的法子。
何秀才不是大人物,但这些日子,经常和老道士谈天论地,后来梁将军的那些家将又在这里住了些日子,言谈举止总难免被影响到,倒是让他平添了几分洒脱,沾上了一些世家的风度,况且他有秀才功名在身,还真能唬住雄才大三兄弟。
只觉得这个秀才爷比镇上的那些个已经离开的秀才们都要厉害。
知道他们刚到桃村住的这就是三人的院子,何秀才也多了分感谢,又有村长在中间,两者一会面,几人倒是相谈甚欢,就连昨晚还一脸不逊的老三,也是已经完全转变了过来。
在知道学堂为了帮补困难的学生,还有勤工俭学之后,三兄弟心底感叹,这几户外来户的确是十分的有能耐,也不像镇上的那些秀才,一边自诩清高,一边又恨不得将钱财都搂进口袋里了,斤斤计较得很,嘴上更是对何秀才这高风亮节的作风,大加赞赏,不要钱的奉承话,拼命输出。
在三人的夸奖中,何秀才倒是实在的,连连摆手,只道当不得,当不得,又表示,勤工俭学的那些活,那些工钱,大部分都是李家出的。
三人更是觉得何秀才可真谦逊,做好事不留名,就顺着话头,问起李家来。
俗话说,白日不能说人,说起曹操,曹操就到。
过年难得几日闲,可是李老头还是愁呀,现在家大地多,他更得多想想法子守住这些几辈子都不敢想的家业。
这不,这刚闲下来,他就找上门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