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这边不知道旁边许家的谈论。
进入老太太房子里,打开炉门,把旧报纸点燃塞进去,然后在上边加一点木屑和细木头,滚滚浓烟沿着煤炉烟囱而上。
待木材燃烧之后,加入煤球。
这个时候的煤球可不是蜂窝煤。
一个个都是用煤粉,混合湿粘土,木屑,搅拌均匀,捏成不规则团状,然后晾干。
因为是实心的,燃烧不均匀,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火力也没有蜂窝煤大。
不过燃烧比较慢,适合屋内取暖烧水,做饭的话慢一点。
炉子个头比较大,炉膛跟蜂窝煤炉也不一样,炉膛是个大肚子,内部呈下大上小的弧形。
炉膛顶端开上一个30公分左右的口子,再上面架上铁板或者石板,既能当桌子,又能当灶台。
做饭的时候架上锅,平时火门调小,坐上一壶水烧着,冬天炉板上放上剩菜,下顿吃还是热的,下雪还可以围着炉子,中间烧着水,炉板上放着红薯烤着。
北方一家子就靠这个取暖做饭了。
这种炉子需要带着一根烟囱,通向屋外,不然冬天封闭环境容易产生煤气中毒。
生炉子这事对易中海来说很简单。点着后放上一大水壶冷水就行了,关上门,屋里就暖和了。
易中海生完煤炉就出来了。
来到老太太身边,跟老太太聊天。
诉说着城里的变化,谈论着天气,院子里邻居的生活,解放军的威武和气,隔壁院的坏蛋枪毙。
好像一切都在变好。
老太太面带着微笑,看着易中海的脸,睁着很亮的眼睛,认真倾听着。
时间慢慢过去,西厢房的影子照到了两人的脚前。
太阳开始变红,映着远处的云霞,半边天空变成了红色。
太阳终究还是没能争得过这个冬天。
虽然还没落山,温度却没了,寒冷的空气补充进来。
“哎呦,瞧我这嘴啊,忘了时候”。
易中海一脸歉意,“老太太,太阳快落山了,咱们进屋吧”。
“炉子早点着了,现在屋里暖和着呢,别在外边了,容易冻着”。
老太太望着天边的晚霞,一阵发呆。
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顿了一会儿,老太太起身,“走吧,进屋”。
老太太手里拿着毯子,易中海一只手拎着躺椅,一只手扶着老太太。
两人慢慢朝后罩房走去。
进了屋门,易中海把躺椅放到墙边,找了一把椅子放在炉子旁,扶老太太坐下。
然后接过老太太手里的毯子放好,出门把茶几和茶壶拿了回来。
“老太太,您先歇着,我回去看看饭做好了没,一会儿让兰子给您送来,今儿个您就不用自己做饭了”。
“去吧,去吧”。
易中海放下茶几和茶壶关上了门往家里去。
老太太看着易中海消失的背影,低声沉吟道,“是个好的,多像我儿子啊”。
这边易中海回到家里,看着炉板上已经蒸好的窝头,上面还放着一盘清炒萝卜,锅里照例还是炖的白菜,今天加了一把粉条。
易中海便拿了个脸盆,往里加了点热水,兑点冷水洗了个手,准备吃饭。
这会儿白菜炖粉条也做好了。
易中海便对李兰说,“老太太那边安顿好了,你一会儿把饭端过去,帮老太太洗个手就回来吃饭”。
“晚点过去把碗端回来,伺候她洗脸洗脚,睡下就行了”。
“行,我马上过去”。
说着李兰便拿了两个碗,盛了一碗白菜炖粉条,一个碗里装上点清炒萝卜,上面放两个窝头就出门了。
易中海搬了一把椅子坐在炉子旁边,拿起碗筷开始慢慢吃着。
过了十多分钟李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