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出了门直奔天桥市场而去。
天桥市场物品种类极多,易中海打算把晚上宴席所用材料,一次性买齐。
天桥市场,地处正阳门也就是前门,与永定门之间。
元明时期,此地先后建起天坛,先农坛,因为比较广阔,此地渐渐聚拢起了人流,百姓自发建立起了商铺。
因为明时嘉靖扩建外城,此地才纳入城内,皇帝出城祭祀,需要经过先农坛外墙旁边的河流,故建了一架汉白玉单孔桥,此桥因天子走过,而得名“天桥”。
光绪三十二年,由于扩建前门大街,扩建东郊民巷,修建北平火车站,而重新修建道路拆除汉白玉桥,改成低拱石桥。
1927年,北平城修建有轨电车,又将石桥改为平桥。
1934年,道路扩建,又将桥栏拆除桥梁加宽,故百姓戏称“天桥无桥”,而此地河流也被改为“龙须沟”。
自明起,到清末,这里日渐繁华。
东城百姓购物普遍到这里,而这里人多手杂,各色人等聚集。
自然而然形成了饭馆,酒馆,小吃铺,小吃摊,杂耍摊,酒楼,茶馆,来为购物而来的游人服务。
因为人多热闹,各地讨生活的百姓又在这里形成了杂耍,说书,唱戏,打拳之类贴近百姓的娱乐场所。
1910年赙仪下令龙须沟南岸商户,摊贩迁移到偏僻的北岸,而北岸鱼龙混杂,又是外地聚集的主要场所,游人苦不堪言,这就造成了此地生意萧条。
直到1912年共和之后又回迁南岸香厂,与原天桥市场连成一片,造成此地更加兴旺。
后来又有京剧大师仿上海“大世界”,建起“新世界”剧院,此后又有“城南游艺圈”,“歌舞台”,“乐舞台”,“燕舞台”,还有各式茶园,技艺表演场子,天南海北各式演出这里都能看到。
这些又加速了此地的繁华程度,天南海北各式小吃和流氓闲汉也开始占领此地。
收取商家,摊贩,戏班,戏院等人群的份子钱。
话说闲来无事的易中海,先从天桥东西市场中间穿过。
两侧各有不同。
东面现代式建筑,格局更大,演出者名声更大。
西面古典式建筑,各个占地不小的茶园(小剧场),演出人员名声小,在这里小舞台演出,攒名声。
两边各有千秋。
路边吆喝声,各式杂耍声此起彼伏。
穿过东西市场中间的道路来到天桥菜市场。
这里现在才是北平城最大的,自发聚集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粮食,水果,蔬菜,干货,肉类,调料应有尽有。
此时天桥市场两头是有战士执勤、巡逻,公安设卡的。
易中海刚走到菜市场门口,就看到十几个闲汉对着三个年轻人殴打,正前方还有一个满脸恶相的大汉正笑嘻嘻的看着,两侧还有一个小厮扇风点火。
旁边的人不敢声张,不敢劝阻,就这么看着三个年轻人被打的头破血流,进气多出气少。
易中海仔细一看,里边还有一熟人,原来是南锣鼓巷95号院,斜对面的86号院一年轻人。
这要让人知道他易中海就在现场,还见死不救,那自己名声还要不要了?
于是站了出来大声喊道:“住手,再打就叫公安了啊。”
“北平城已经解放了,你们光天化日的欺负人,不怕挨枪子嘛?”
最前面那个汉子向前迈了一步,“哪个裤腰带没栓紧露出来的龟孙儿在说话啊,站出来。”
易中海旁边一个中年人小声道:“爷们儿,你真有胆子,这可是北平四霸天之一的东霸天张德泉呐。”
“这小子,早年戏班子跟包出身,拜师学过武,打死过人,谁敢管闲事就会遭到报复的,前些年跟着日本人兴风作浪,后来又跟秃党关系匪浅,没人敢管呐。”
“兄弟小心呐。”
易中海点头道:“兄弟,行,我知道了,这打的是我邻居,不能退缩,耽误您一会儿功夫。”
“一会儿您去前面找公安过来,就说这里要出人命了,快点过来,事后我给你一万的报酬,您看可以吗?”
旁边的中年汉子也爽快,点头,转身就走了。
这会儿那东霸天张德泉又吼了一声,“哪个龟孙子,有胆说话,没胆出来啊?”
于是领着那一帮子闲汉往前走了一步,这下易中海旁边的人全部退了老远,易中海躲避不及,一下被暴露在中间。
张德泉双手一挥,立马两个闲汉朝易中海走去,把站易中海给扭送到张德泉面前,把易中海胳膊紧紧的锁着。
张德泉上前一步,“小子,你很勇啊?”
“没听过我东霸天的名声啊?”
张德泉捏着易中海下巴,一双虎目直视着易中海的眼睛,眉毛上方的疤痕格外瘆人,易中海两眼飘忽,不敢直视。
“我做事你也敢插话,胆肥啊。”
“不知道天桥市场是我们四霸天的天下啊?”
“嗯?”
放掉易中海下巴,拍了拍易中海的脸,“小子诶,睁大眼睛看看,你泉爷有那么可怕吗?”
“刚才出声儿的胆量呢?”
“怂货。”
“呸……”,张德泉一口浓痰吐在易中海脚下,挥了挥手道。
“小的们,给爷好生伺候伺候这位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