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里八乡的石匠们来了十个,都是精挑细选的大师傅。
每人带上两个徒弟打下手,加起来就是三十人。
因为天气开始热了,易中海两口子工期又催的急,稍微远一点的石匠们自个带上工具和被子,在村里随便找一家空柴房或者库房借住。
给坟头立碑不单是立碑,在水泥紧俏的年代,整体要用不少石头。
这次易中海没有自作主张。
先问了大爷爷定下来的日子,宜动土、迁坟的日子就在四天后。
大爷爷把立碑动坟的禁忌跟易中海一一细说。
“首先,一定要配对埋葬,这是忌讳淫乱,乱了伦理,你家的坟头埋葬的时候都已经注意了。”
“后人埋在先人后面,先按辈分往后排,就比如你太爷爷他们那辈,埋在最前面,后面是你爷爷奶奶,再接着是你父母叔伯,后边是你兄弟姐妹和嫂子,最后才是孩子们。”
“夫妻一定是埋在一起的,这不能混淆,不能把你嫂子埋在你叔伯身边。”
“这些当时就订好了。”
大爷爷喝了一口茶,摸摸胡子。
“其次,立碑最好在三周年后,这十几年过去了,不提也罢。”
“接下来就是立碑禁忌了。”
“墓碑一定要选黑色或者灰色的,毕竟坟地属阴。”
“花岗岩,或者水磨石,黑曜石都行,这点石匠们会帮你选,你只要花钱买石料就行。”
“一般来说清明和七月半立碑是没什么禁忌的。”
“现在是五月间,阳气正盛的时候。”
“立碑在过去有【三不立】的说法。”
“【无后不立】:这就是说在过去没有后代你是不能给长辈立碑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都无后哪有资格给长辈立碑?”
“你没有后人香火都要断了,立碑给谁看?”
“这不是立下的靶子吗?”
“别人一看到那一片墓碑,就能想到你无后,你要活在乡亲们的指责里?”
“要搁过去,村里人肯定会阻止你,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讲究这些,再说了,你大老远的回来,不让你立也说不过去。”
“你回北平城一定要记住,这次回来就是修坟的,没立碑,不然还不知道别人咋笑话你,那北平城里好面子和讲究礼仪的人可不少。”
“第二个不立,【横死不立】,就是非正常死亡,这立碑就犯忌讳了。”
“毕竟横死之人冤孽大,说封建一点的,就是不详,坟地怪事,多光明正大的立碑,大家伙儿咋想?”
“而且墓碑上还要刻上墓志铭的,横死你咋写?”
“留在碑上,那么显眼,走过路过的,能记住几十年,这对死者家属是多大的打击?”
“本来就够不幸了,你还立个碑在那,天天说?”
“也幸好你立碑后要回北平,你要是留在村里,我都要阻止你立碑,一旦立下你们以后几十年不得活在别人指指点点中?”
这说的易中海冷汗直流,幸好当时没到处说,知道的人不多,同时易中海对后院龙老太太也一阵埋怨,这些事老太太不可能不知道。
【三不立】,易中海犯上两件,真是不懂行,说出去都丢人。
这是要彻底断掉自己回老家养老的退路啊,碑一旦立下,明晃晃的提醒着自己和村里人,自己不孝,家人横死,说迷信一点,祖宗无德,后辈无后。
可是现在都准备好了,动用了这么多的人情和钱财,难道还能放弃了?
村里为什么也没人提醒?
因为他易中海自个兴冲冲的跑回来,四处宣扬要立碑,村里又没了他的财产,回来又是一副财大气粗,衣锦还乡,生人勿近的样子,明显就是发达了,不打算回来,这立不立有啥区别?
易中海咬了咬牙,低沉的问道:“第三个呢?”
大爷爷人老成精,岂会不知道易中海此时心里有气?
叹了一口气,说道:“这第三嘛,就是【夫妻不立】,两口子有一人去世,另一个给立碑像啥话?”
“立碑是子孙后代干得事,是要写墓志铭的,你给另一半咋写?”
“必须要等到夫妻双方都离世了,三年后,才盖棺定论立碑。”
“这点你们不在里头,无须担心。”
易中海终于松了一口气。
好歹不是三不立全占,不然真的没法做人了。
“大爷爷,那还有什么准备吗?”
大爷爷停顿了一下。
“这立碑啊,不单是立碑,还要起坟头,讲究一点的,用青砖加盖,一般的,把坟头的土加厚就是了。”
“墓碑一定要跟坟头里的棺材方向一致。”
“并且还要给墓碑加上同样材质的石头基座,防止墓碑移动,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