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风雪,易中海慢慢的回到了家。
刚在火炉边坐下,李兰就端了一杯茶过来,“中海,快趁热喝,挪火暖和。”
“这天气也是怪,你刚出门就开始下雪。”
易中海接过茶杯,美美的喝了一口,然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咂摸着嘴,做出一副享受状。
这边李兰看着易中海的表情也笑了起来,“对了,你今天去厂里改稿怎么样?还顺利么?”
易中海看着李兰,有些得意的笑了起来,“怎么会不顺利,真当我的高中文凭是白来的啊?”
“马书记只是加了一句话,剩下的都没有改,我只需要背下来就行了。”
老太太在旁边看着他们两口子在那嘚瑟,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就在他们一行三人正说笑的热闹时候,中院儿来了一个邮差,站在院子里喊着,“易中海在不在?易中海,有你的信。”
听到邮差的喊声,屋里安静了下来。
尤其是李兰和易中海,脸上都挂上了惊讶和疑惑。
不过李兰还是扶着易中海出门取信了。
“邮递员同志,信从哪里来的?”
邮递员开着两口子,微笑着说道:“从青岛来的,你们签收一下。”
说着就从邮包里拿出了一封信,递给易中海。
“同志,你们把家里的购粮证出示一下,我需要检验一下,看看是不是本人,这是我们的规定。”
易中海只好拄着拐杖在原地站着,李兰回家找到购粮证,就迅速的出来,然后把购粮证递给邮递员同志。
邮递员简单的翻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行,没问题,那我就先走了。”
易中海连忙拉了一下邮差,“同志,进屋喝杯水吧,暖和暖和,这外面下雪呢。”
邮递员那张被冻得通红的脸上挂上了一丝微笑,“同志,谢谢你,真不用。”
“这还有好些没送呢,万一一会儿下大了,路上就不好走了。”
“你们的信送到了,别人还在等呢,我吓走了。”
邮递员说完,大步流星的朝前院儿走去。
易中海夫妇看了一会儿邮递员的背影,才转身回到堂屋。
刚坐下,李兰就催着易中海拆信,“中海,快拆。”
“这封信是从青岛寄过来的,那就说明是老家寄过来的,十月中旬我们给家里寄信,一直没有收到回信,我现在还好奇呢。”
“没想到拖了两个多月终于收到了。”
易中海一边拆信,一边对李兰说道:“兰子,现在这寄信啊,肯定没有我们人快,比方说从青岛寄信到北京,那是要在青岛的邮局压一段时间,等有批量的信了,才会把信搬上火车,然后沿途还要在济南进行分拣,汇合整个山东进北京的信,一次性发过来。”
“不会单独为了一封信直接送过来的。”
“光这个路程中就得耽误一个月左右。”
“咱们寄信回去也是这个流程,都要等的。”
“你看这信封上,十几个邮戳,有青岛的,有济南的,还有沿途大站邮局的,还有我们北京邮局的,东城邮局的,光这些你就知道中间要转多少次手了。”
\要是大舅哥他们再拖一下,那就更慢。\
易中海刚说完,信也拆完了。
然后易中海低下头,逐字逐句的看着。
过了一会儿易中海又扬起手中的信,对李兰说:“你看吧,我就说信在路上慢,大舅哥在心里写的是十一月二十号收到的信。”
“然后他又找了二哥、还有弟弟妹妹们,都在里面写了回信,光这就要折腾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