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易中海在院儿里跟袁建声两人商量元宵节聚会的细节。
打算把元宵节的时候需要的东西给列一个清单。
顺便给安排各人的岗位,以便正月十五的时候调动。
再加上去年物资不丰富,所有的宴席都是各家各户凑得,而且还是歪瓜裂枣。
要不是易中海和龙老太太出了大头,大半主食和荤菜都是易家和老太太花的钱,还不一定能办下去。
今年可就不一样了,今年家家户户都不算难过。
毕竟去年是秃党打仗,很多人失业,没有生计,再加上物价腾贵,自然就犯了难。
到今年元宵节,这好歹是有一年的缓冲,北京地界也安稳太平了一年多,各家各户都算是有了一点家底。
易中海琢磨了一会儿,看向袁建声。
“老袁,你说今年元宵节是按什么标准办啊?”
“去年情况特殊,今年算是正式的第一回办吧,去年顶多是凑合在一起随便吃点。”
“物资不丰富,我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袁建声低头不语。
这个还真不好说,要是按去年元宵节的标准算,肯定不合适。
今年算是元宵节加上互相拜年的感谢在一起,再和去年一样随便对付不像话。
可要是标准高了,这又有问题。
不是谁家都是大户。
一个元宵节消耗多了,确实后面过日子就难熬。
略微思索了一会儿,袁建声侧着头看向易中海。
“老易,今年还是要好好斟酌一下。”
“咱们不能随便折腾,要考虑到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
“咱们还是先确定席面的规模吧。”
“确定了席面规模之后,咱们再按人头算,一个人头需要花多少钱。”
“到时候各家按人头算。”
“今年毕竟不能跟去年一样大头让你和老太太家掏钱了。”
“除掉三个在军队上的年轻人,院儿里现在还有大小48个人。”
“6岁以下的不上桌,剩下的一安排就完事了。”
易中海听着袁建声的建议,握着茶杯思考了一会儿。
发现确实有道理,又在心里算了一下院儿里的人数,才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袁,你看啊,咱们院儿现在在家的,16岁以上的大人25个。”
“6岁以下包含6岁的孩子,有9个。”
“剩下就是6到16的孩子了,这个总共有十四个。”
“剩下的你们家老大,后院儿孙家老大,赵家老大都在队伍上。”
“按你说的,小孩不上桌,那只需要4桌就可以了。”
“这今年轻松很多啊,就看你们家,你弟弟妹妹他们今年还过来一起过元宵不。”
“要是过来的话,咱们再加人就好。”
袁建声摇摇头,“今年他们就不过来了,去年元宵节,我让他们过来是凑个热闹,今年就算了。”
“今年让我老爹从乡下回来热闹下就好,我弟弟妹妹他们都是有各自的家庭的,顶多是中午我们院儿自己热闹一下,晚上我们家自己再聚聚。”
“他们都搬出去了,再跟我们院儿掺和不合适。”
说着袁建声就想起易中海刚说的,“对了,老易,你刚才说咱们今年摆四桌就行了。”
“这是好事,何大清父子掌厨也轻松点。”
“就是这席面儿按什么标准来?”
“六岁以下的孩子虽然不上桌,但是还需要他们的父母抱在怀里照顾的。”
“菜少了也不合适。”
易中海听了仔细一思索。
试探性的问道:“老袁,你说这四个干果,四个凉菜,四个荤菜,四个素菜,两个汤咋样?”
“再买一点酒回来,烟就不准备了,抽烟的人少。”
袁建声听了易中海的话,瞪大眼睛,“老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