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和贾东旭连夜上门借东西找人。
母子俩都是爱显摆的人,都是碎嘴子。
一通大大咧咧的交流,所有人都答应了。
回到家,母子俩继续商量还需要再买的东西。
易中海在一旁听得牙疼。
十桌,每桌一包烟,每桌一条鱼,一只鸡,两斤肉,还有其他的素菜和干货。
再加上油盐等调料。
贾嫂子这日子是不打算过了?
按这个安排,村里地主过年都比不了啊。
真是不嫌花钱多么?
易中海出言问道。
“贾嫂子,买这么多合适么?”
贾张氏摆摆手笑着说道。
“合适,实在太合适了。”
“就像你说的,我请的丰盛点儿,别人才乐意帮我照料地嘛。”
“我都打算把村里当第二个娘家了,以后要经常下乡的。”
“自然那是要好好招待人家啊!”
易中海听后,摇摇头不再说话了。
贾东旭娘俩算完账,接下来继续商量明天去买东西。
然后还要求易中海带着东旭,主要买东西的时候让东旭做主,易中海也只能答应。
晚上等这些事儿聊完了,大家才睡下。
第二天一早,易中海又带着贾东旭进昌平县城买东西去了。
中午回到家,吃过午饭,易中海就不再管贾东旭了。
买东西时候实在太气人,贾东旭连讲价都不会。
易中海在一旁拼命使眼色,贾东旭就是看不到。
结果花了二十多万,实际上花十几万就能买回来。
下午易中海没事干就在村里转悠,村里人遇到易中海了就开始打听城里的事儿。
要说工作,现在农村人还真不羡慕。
战乱年代刚过。
百业凋零,而且马上要分地了。
到时候都有了自己的地,谁还在乎外面工作呢?
人少地多,种地不比城里差的。
更何况农闲的时候还能进城打零工。
所有人对接下来的日子都充满了盼头。
只是对城里新鲜事儿好奇而已。
可不会像七八十年代一样,那么向往城里生活,毕竟那时候已经人多地少了。
村里溜达了一下午,易中海算是彻底了了解了村里的处境。
除了现在还没分地以外,其他过得不算太差。
勉强能填饱肚子。
晚上回家,易中海谁也没有说,吃过晚饭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洗漱一遍,吃过早餐,拿着农具和水壶,种子,跟着张老头他们就往地里走。
黄老头和曹老头带着自己儿子套上牛,架上耙,然后开始平整土地。
土地平整了一半的时候,三个农业技术员来了。
领头的还是一个带路的村民。
“易先生,易先生,这三位说是来村里帮忙的农业技术员。”
“话说您可真讲究啊,种地还让这些读书人指导,了不得哦。”
那个领头的村民竖起大拇指朝着易中海夸赞,可眼神里那种嘲讽是遮不住的。
易中海看了之后也没在意。
毕竟村里这么多会种地的,谁不找,还在城里找技术员,这谁不是像看傻子一样呢?
可易中海并没有在意,反而拱拱手,朝着那位带路的村民道谢。
然后又看向农业技术员,笑着说道。
“欢迎三位专家,你们从京城来这里辛苦了。”
“先休息一下吧!”
三位技术员一个中年,两个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