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觉得农村之中搞了四清运动和“扫裁提拥”这四个方针以后,既然非常的可以。只不过奉行了几个星期就有大大的收获,对于那些躲藏在我们内部的一些反动残余分子全部都被一网打尽,对于这些反动残余分子我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全部拉出去砍头或者凌迟处死,没有二话可以讲的,但是自从农村和城市搞了这么一套连体招了以后,教育界就开始了一些异动,所以我打算在教育方面在发动一次伟大的革命,这次的革命运动就是称作—教育革命。
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国家在大概两年以前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集体社的运动以后,我们的各条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和政府机关人员和科学技术人员都觉得需要进行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集体主义和封建式的计划经济为主体的革命的时候,也是积极的进行学术以及技术上的革命,还打算发动在文化层面的革命,只不过需要一步步的推进而言,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广大的工人和农民以及我们的将士们服务的,而且自从我在教育改革以后,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差不多前五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农村和工厂以及西北边区等地都已经基本的普及完了六年和三年的初等和高等教育体系,然后对于我们的教育上的革命响应很是强烈的是处于江南一地的江宁大学,所以江苏省江宁市打算就以江宁大学为中心开展所谓的教育革命,他们可算是居功至了。
江宁大学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曾提出“雨后春笋,遍地生芽”的口号,全校很快成立起各种勤工俭学小组。不久,又总结出通过勤工俭学,贯彻生产劳动、教学和科研三结合方针的三条途径,即:文科办农场、工厂,以从事工农业生产为主,接触实际,体验生活,配合中心,进行社会工作;理科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验设备与工矿企业协作,大办工厂,进行工业生产;地学密切结合专业,进行野外勘探、测量及资源调查工作。于是,在全校掀起大办工厂、农场的热潮。这种热潮不仅仅只体现在文理科上面还有很多的科目部门分门别类的进行运动。
理科办起了大小工厂26个;文科在栖霞山开垦荒地240亩,建成一个综合性农场(后扩大到1000余亩);地学在云南亚热带地区、西北柴达木盆地及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劳动基地,接受国家任务,这样,勤工俭学活动便从临时性、服务性的劳动转变为经常性的、在一定程度上与专业结合的劳动,所以为什么说在大跃进期间我专门打算让现有的学校都要先教授学生对于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科目,从此处则可以提现出前面铺垫的重要性。
理科在大办工厂中,也带动了科学研究的开展,在短短几个月中,试制成功一些新产品,其中如物理系试制的保险丝,数天系试制的中国第一架摄影望远镜、8.5寸的返光望远镜镜头,化学系试制的橡胶剂、CZ等,均已达到较高技术水平;地质系在野外工作中也找到多处矿点,完成地质填图面积平方公里以上,这是地理专业和化学专业以及物理专业的配合才可以有这么大的成果,还有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南京大学的一批新专业迅速上马,先后筹建了计算数学、生物、化学和地质等专业,增设了新闻专修科、技术物理专修科(招收初中生,学制5年),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分设为文学专业和语言专业,对于技术物理专修科的这种招收初中生的举动我很是欣慰,可以让一些壮志满怀的学生可以一展风采,他们的前途无量,风光无限。
江宁大学进而提出了“大学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又是研究所”的口号,设想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学校自己建立起工农业生产体系,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依靠学校工农业生产的收入,除工资和基建而外,可实现部分经费自给;在此基础上,筹建江宁大学公社,办万人大学,吃饭不要钱;甚至提出在三五年内,建成集体主义和阶级平等的大学。为建成工业生产体系,南京大学正式成立化学试剂厂、综合电子仪器厂、光学仪器厂、半导体厂、高空探测仪器厂、生物标本厂、综合机械厂等十一座厂。当然江苏内部的农村集体社和城市里的一些民办或者由国家出钱的国有企业部门也可以拨出一部分的资金来周转江宁大学的资金流转的问题。再比如常州生纱第一厂、无锡炼钢厂、太湖水产养殖厂、还有常熟以及江宁本地的炼钢厂和炼铁厂等等都可以支援的。
其中包括参加大石头水库劳动、乌龙潭挖河泥劳动等校外义务劳动等。而到了同年7、8月间,学校除了大办工厂、农场,大搞科研而外,还大办体育、大除四害、大办民兵、大炼钢铁、大写文章等等,什么都大操大办,于是,学校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局面。那时上下左右,任何部门(包括所属居委会)动辄都可以向学校下达任务。当然我下达指示,不可以下达一个学校不可以完成的指标,不能影响教学和教学质量,也不可以借此破坏教学秩序,所有的学生一并要知道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可以不参加一些活动,但是从事生产和对于农业的一些劳动他们必须参加,也要没事的时候下下厂,参加劳动和改造教育,如果有条件可以进入兵营一起同甘共苦,这也是我们国家所欢迎的。
下半年,为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南京大学开展了以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活动。在教学改革中,强调要“政治挂帅,理论与实际结合,厚今薄古,古为今用”。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一是将劳动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并增加了政治学习的比重。规定文科学生一年中4个月劳动,1个月假期,7个月业务学习;理科学生3-4个月劳动,但其中应有1-2个月下乡参加体力劳动,接触工农。政治课5年的总时数从原计划5年的315-544学时增加到420-540学时,占总学时数3036-4528的15.7-21.07%。另外还规定每学期要有一周时间进行整风式鉴定,这种增加了劳动的时间他们虽然是累着的,但是他们的心离贫下中农又近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