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烟花盛宴过后,荷兰使团死乞白赖得讹走了工部剩下的烟花,美其言曰这是伊丽莎白的聘礼。
程韵对荷兰使臣的厚脸皮不得不深感佩服,但是这点烟花,天启国还是给得起的,也不怕荷兰那边学了烟花技术去。所以,在皇上询问她意见时,她便大方了一回,同意了。
荷兰使团再度心满意足得离开了,不同的是,这次留下了伊丽莎白和两个愿意留下来陪伴她的侍女。
三皇子和伊丽莎白修成正果后,京城关注此事的人都称心如意了。虽然还不乏有好奇的人关注两人的婚后状况,但热情却没有之前那么高了。
程家人也同样的,闲来无事时,虽然偶尔也会聊起这场跨国恋后续,但也不再如之前那样准时准点共享消息了。
冬季悄然而至,大雪飘洒而来。
往常,如此严寒的天气,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除了兢兢业业的百官们在特定的时间需要冒着严寒上朝点卯,百姓们除非为了营生,都会窝在家中猫冬。但今年的光景,却大不同,再大的雪却挡不住海外各国使臣和天启国谈判建交的热情。
自从荷兰使团回到海城后,荷兰国和天启国签署国书的消息不胫而走,海城各国探子反应各异。
不列颠的弗罗姆伯爵在经历一次失败的行贿后,虽然意识到天启国变了,但是也没有一下子改掉自己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上的当朝者以及百姓的轻视与傲慢。所以,当听到荷兰和天启国建交的消息后,只是嗤之以鼻,“荷兰那些蠢货,以为又是建交又是联姻,天启国的海军们手中的火器就会对他们国家的勇士仁慈吗?”
“听闻荷兰使臣回海城后,他们国家驻扎在岛上的勇士们都收到了不得进犯天启国的命令了。那些人都通过使臣换上了正经身份,在海城登记过,预备正常行商了。”报信的探子将自己收到的消息继续汇报。
弗罗姆眉头微皱,“打探到因为什么吗?荷兰那些人最是见利忘义,不可能单纯因为一个建交和联姻就撤回那批人手,一定是得了什么大利益,天启国给了他们什么了?”
“听闻荷兰和天启国不仅签订了关税互惠条款,提高了彼此商品在两国的竞争力,而且还签署了部分技术交换条款,天启国以海贸上的紧俏商品技术图纸换来荷兰的原材料优惠倾斜。”
“紧俏商品?”弗罗姆疑惑道,“莫不是最近天启国海商在外国倾销的怀表、自行车之类?”
探子摇摇头,“具体是哪些没打探出来。但是荷兰和天启国的关税互惠已经是事实,以后我不列颠想要在天启国市场竞争就会失了先机。伯爵,要不要我们也和天启国谈下建交,不能让荷兰一国占尽风头。”
弗罗姆心中有些赞同探子的建议,但是他还想再看看荷兰的动作,“不急,建交有利有弊,我得再想想。”
另一边,来自倭国的安藤也收到了同样的消息,他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时移世易,没想到中原海军也有崛起的一日,连荷兰都开始主动建交了。”安藤放下手中的记录消息的纸条,有些颓丧得自言自语。
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接受天皇的诏令,作为倭国勇士漂洋过海来到中原这片土地,一开始是众多海寇中的一员,后面随着“军功”累积,渐渐成了海城这片倭国勇士的头领。后面新皇帝继位,他感受到不同寻常的变化,摇身一变,成了合法的商人成功进驻海城,时不时为散落岛上的倭国勇士甚至倭国浪人小团体提供海城或天启国的消息。没想到,到了中年了,却遇到这么棘手的情况,两年不到的时间,天启国变了,水师也变了,变得强大不可侵犯。如今,无论是正常商贸还是暗地劫掠,他们都不再如以前那般占尽了便宜了,甚至是便宜没占到,反倒折了勇士和钱财。
识时务者为俊杰,安藤最终还是将天启国如今的情势以及建议派出正式使团建交的消息传回了母国。
和安藤同样动作的各国代表不少,不过,更多的还是如弗罗姆那样想要再观察观察。
只是,随着海城水师开始小规模清剿近海岛屿的海寇,各国通过非正常途径劫掠天启国的动作不再有效。再加上,荷兰商队用得到的关税优惠政策以及技术赚了个盆满钵满,再稳重的代表也坐不住了,纷纷传信回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