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突厥人当人是个大事情。
马周回去之后深深思考了几天几夜,红着眼睛,得出来一个结论。
他连夜找到曹绅,发了一封八百里加急。
马蹄声里,信件朝着草原上飞驰而去,此时的长安里发生了一些事情。
“卖纸咯,最新的纸张,便宜了,二十文钱一斤。”
二十文,一斤。
这个价格,在大唐长安,直接走爆了!
李佑没有任何含糊,现在有的是钱,你们世家如果想要吃下我工坊所有的纸张,怕是要活生生撑死。
毕竟,钱我可是赚到了。
不出三五天,所有工坊所在之地,都出现了售卖纸张的事情。
功放在哪里,哪里就便宜。
工坊周围,越远价格越高。
但比起过去一张宣纸动辄一百文甚至一贯钱的高价,这已经算是读书人眼中最廉价的好东西了。
叫卖纸张之人从不多说,只让人看。
连续几天,不管是长安,还是一些大唐关键之地,尽数轮沦陷。
朝堂上,李世民手里拿着纸张,心头畅快兴奋。
“诸位,你们不是说天底下的纸张都很贵吗?”
“不是是纸张珍贵,书籍也真贵,不适宜所有人都读书吗?”
“现在,可以了!”
李世民心头感慨,也不知道这纸张是何人搞出来的。
他正愁没有机会搞一搞这些豪门世家呢,现在机会不就这么来了。
看着朝堂上那些一天到晚怼自己到废管里的渣渣,李世民现在脑海之中只有一个念头。
给老子死!
“如今天下有如此便宜的纸张,朕觉得,是时候将朕准备多年的东西拿出来了!”
李世民摸着胡子:“房相,杜相,你们认为,科举制如何?”
科举制,那是前隋朝就有的东西,但李世民在武德年间就注意到了,那时候,他手底下的门客那都是显赫出身,其中也不乏有寒门子弟。
当时的李世民就知道,为什么穷人不去读书。
太贵了。
从古至今,笔墨纸砚,那都是稀罕之物,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才用得起。
一个稚童,从蒙学之时,每日请先生,每年束修,每次打点,举荐,到最后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关键是,到那时候,你花费再多,也没有人在意。
他们只会问你:你的父亲是何人?师承何人?
还是看关系嘛!
李世民当时看到这一幕,就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天底下的人都能读上书。
让每一个大唐百姓有书读,认字,成了他心中的执念。
贞观元年,李世民将自己思索良久的方法拿了出来,却受到了朝堂之上的反对。
当时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那些山东士族的人,他们占据了天底下读书人的命脉,一天到晚就想着如何保全,自己,不思进取。
李世民恨的牙痒痒,但却不敢说。
今日,我,李世民,终于有机会扬眉吐气了!
“科举制甚好,陛下若是能恢复科举制度,天下英才,尽入陛下彀中,大唐兴盛,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