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见她爷爷决定好了,便将信件取出,把信纸摊开,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读起来。
整篇信里没有什么生僻字,所以赵玉很顺利的读完了。
信一读完,整个堂屋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宁静。
良久后,赵爷爷才开了口。
“老大,你觉得平安的建议怎么样?”
他也是没想到平安竟然在京城买了房,还是三进。看来这孙子是真有挣钱的本事。不过,他信里说的要让全家一起跟着他去京城去的事情还是得好好合计合计。
“我觉得可以去看看,大家伙儿一起去京城见识见识也是好的。只是如果要在那儿落居,我们都要再好好想想。”赵老大认真说道。
“嗯。你接着说。”赵爷爷点了点头,他也是这般想的。
“我们这么多人要是都住在京城,日常花销就是一笔钱,这笔花销从哪里来?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在这边的田地、房屋这些基业怎么办?都不要了吗?即使交给族里打理也是一份人情。”
“其三,我们几房各自都还有孩子要在这边读书,他们怎么办?就是我自己,现在让我跟着平安去京城,让琰哥儿一个人待这儿等着考试结束,我都要考虑考虑,轻易下不得决定。”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外没有挣钱的本事。我们又不会经商,什么都不会,只会种地,到时候这么一大家子都让平安一个人养着吗?”
“到时候不管是我们这些老的,还是底下的小的,在他们没成长起来之前,都得靠平安一个人养。我们自己没本事,就只能靠着他。他会很辛苦的。”
说着有点怕两个弟弟生气,忙解释道:“几位弟弟也别嫌弃我说话难听,我现在只是跟你们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而已。没有针对谁的意思。”
“嗯。我们都清楚,这些都是大实话,没什么可生气的。”赵二叔忙表态道。
“对,大哥,我们不生气。你接着说。”赵三叔如是说。
赵爷爷看见三兄弟间和睦相处,脸上的笑意深了几分。
“看见你们兄弟间关系这么好,我很欣慰。但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样吧!我们可以去京城小住,但是还是不要举家搬迁了。”
“一是为了家里的小辈,他们还得在这边科考,怕是还要待上很长一段时间。二来这些田地还有这个屋子,也是我一辈子打下的基业,真让我割舍,我也是割舍不下的。三来,我们不能这么占平安的便宜。老大就算了,老二和老三你们就有些不合适了。”
“你们都有自己的儿子,他们也会参加科举,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成就。到时候等到他们和平安一样能独当一面了,能够养得起你们了,到时候我们再一起去京城。”
“我们家也不分家,到时候一大家子一起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互相扶持,互相帮衬。”
“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若是谁家是去京城拖后腿的,只想着享乐不干事,自己又是个什么本事都没有的,家里也没有成器的子孙,那就干脆一家子都留在这个村子里好了。”
“到时候家里人直接分成两支,村里的基业全留给村里这支,其他人都跟着出去闯荡,届时混成什么样都看你们自己了。我老头子可容不下好吃懒做、混吃等死的人,都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众人都齐声应是。
“爹,您放心,我家阳哥儿考上了我才去京城,否则我也没脸去。”赵二叔站出来对着他爹保证道。
让侄子赡养叔叔,他做不来这样的事情。他也没为平安做过什么事情,也没给他花过钱,凭什么吃他的,住他的。
“我也是,我家明诚和明轩他们两个总要考上一个我才会跟着去京城的。不然我也是不会去的。”赵三叔也表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