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烨果然有骨气,有担当。元俪,就缺少你这种魄力。”
“明烨,请原谅,我的所作所为都是源于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我还能坐在这里,是因为伤害被阻止了。假如真的发生了,我也拼出一条命为女儿讨回公道。我想,假如这伤害发生在你身上,你的父母,也只会比我做得更过分。是这样吗?明烨?”
“元俪是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的。她随性,有时也任性。她对别人没要求,对自己,也一样。她从小对文字有很好的感悟力,但有些懒,不肯多用功。她理科也相当好,所以她报理科我也没有阻止。这就造成了她要多走些弯路。但我觉得,走弯路是成长的必修课。”
“元俪爱读书,也爱思考。有一天,她读到《华山畿》的故事,就来找我。她问‘爸爸,世上怎么会有如此荒诞不经的故事?那位女子怎么可能为一个陌生人而死?’我告诉她,‘元儿,这个故事不荒诞。你之所以觉得它荒诞,是因为你经历不够。它只是太简单了,缺少逻辑的拓展。一旦加上丰富的逻辑拓展,它就会变得完美和正常,甚而不朽。”
“比如,假使男子与女子相遇,情愫暗结。但女子已有婚约,并非自由之身。她的家人发现恋情,幽禁了女子。男子见不到女子,相思成疾,求母亲去说合。他母亲成功见到了女子,也知道婚姻无望。女子感其情,以随身物相赠,以救男子,并了情缘。男子猜透了女子的心,才在发现女子所赠物品后吞之而亡。女子为为男子的深情所感动,觉得与其煎熬在无爱的婚姻,不如成全男子的因爱而死,于是从容入棺陪葬。”
“你们看,这就是梁祝的基本情节了。其实,梁祝就是故事不断丰满的结果。我呢,并不怎么喜欢梁祝的前期铺垫。说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去读书以全同学之情厚,明显是书生杜撰。而且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同性同学的情与爱情毕竟是两种情分。但故事已定型,我就不说了。”
“可是我说过,这个故事有无限可能。刚才才说了一种。我们不妨再用逻辑推理一下。”
“假如男子是单相思。女子并不知情。她赠他物品只是怜悯他。男子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因而自戕身亡,并以此相逼陪葬。这就不是爱,而是残忍的自私了。”
“女子也有如花的生命,女子也有她美好的人生,那位男子没有权利终止别人的生命和人生。假如我是那位女子的父亲,我就会告诉她,你不必我这件事负责,更不必有心理负担。他本来可以生,是她自己选择了死。”
“整个故事的人,错的只有他。他错有三。”
“第一,他自始至终没有向女子表达他的爱慕之情。他连《莺莺传》里书生翻墙的勇气都没有,这是懦弱的表现;”
“第二,他没有及时向母亲坦白,以求以正当的方式求取姻缘。这是不尊重女子的表现;”
“第三,他自杀以后以死相逼,以残忍的方式逼迫女子就范。以死求怜,这是无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