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捡到宝了,真的。
“林叔叔,您真是这个。”
温暖最后都找不到话来形容自己这位得力干将了,只得竖了一个大拇指。
“对了,钱还够吗?”
“够的够的。”
林清远连连点头。
虽然制药厂这么快筹备完完成离不开他的努力,但这与温暖不差钱关系可是很大的。
要知道,林清远第一批员工全是买的,没有按照之前温暖他们在嘉州时那样,除了大师傅签了卖身契,其他的都是聘请的周围的居民。
要在制药厂做事,买的人必须要机灵,手脚灵活,年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这样的青壮劳力不管男女都是牙行的抢手货,林清远凑齐两百人很是费了一点功夫。
还有药材也是。
原本的药材供应商都有固定的客源,他横插一脚,之所以能成不过是因为别人都是赊欠,慢慢付款,而他是付现款。
这个制药厂可是钱堆出来的。
当时林清远提前到安庆筹备制药厂,温暖可是将嘉州制药厂的全部流动资金抽出来。
三万两银子,林清远现在手里只剩下了一千两不到。
这样还不能砸出来的话,那他这么多年在林家不是白活了。
两人就制药厂挂牌开业的事情你来我往的又讨论了起来.
......
另一边。
董建明跟着薛胖和吕阳来到了二堂院。
二堂院是一个大四合院的构造,是府衙平日里办公的地方。
东边最大的一间房,上面挂着政事堂的牌子,是平日里知府办公的地方。
此时政事堂门口站着一个身材修长,浓眉大眼,五官端庄,四十几岁的样子。
这人正是原来的安庆知府,钟承志。
“早就久仰董知府大名,今日得见,果然仪表堂堂,年轻有为啊。”
钟承志一看到走在薛胖和吕阳左前方的人,便是猜到了董建明的身份,哈哈大笑着上前,对董建明拱手一礼。
“哪里哪里,钟大人才真是厚德载物,大公无私,晚辈资历尚浅,为官一道,还得多多向钟大人请教。”
董建明也拱手行礼,笑着恭维。
关于钟承志此人,董建明多有耳闻。
这钟承志是世家子弟,四十几岁的年纪已经做了几任知府,此次任期满回京一个妥妥的三品侍郎是跑不掉了。
“哈哈哈,好说,好说。”
钟承志本事豪爽之人,他世家出身,知道的消息自然比旁人多。
董建明年纪轻轻地在皇帝面前挂上号,将来的成就不定比他还高。
想来,皇上将董建明放到安庆知府这个位置,就是对董建明的一种历练吧。
安庆府世家大族多,权利错综复杂,历年来出任安庆知府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董建明这样寒门出身的,倒是第一位。
两人相携着进了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