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歇在一个镇子客栈上,天一亮又继续赶路。
绵州驿馆里,萱姑姑早早安排好了房间、吃食用香汤,就连苏晴要换先的衣裙也备得妥帖。
苏晴沐浴更衣,用罢了饭食。
苏逊立在她的屋里。
苏晴道:“三表哥,劳你走一趟绵州官衙,查一下我养父苏林战亡后的文书和抚恤金,我刚知道,他几年前在北疆战亡。”
苏逊愣了一下,“你不知道?”
不应该会了这样的毗漏,旁人便罢了,若是发生在苏晴身上,这事就有些说不过去,除非是有人刻意隐瞒。
苏逊又道:“我这就去一趟官衙。”
待她去了官衙,寻了苏二郎、苏林的名讳,官衙文档上记录的是“苏二郎”名讳,上头清楚地写着“嘉德八年秋,九月十二日,绵州仁和县石庙镇丁庄苏二郎战死北疆苍狼谷,曾立军功六次,抚恤金纹银八十两。”在档案上,记录了不止他一人,而有五个人,俱是绵州人氏。仁和县除了苏二郎还有一个叫王铁牛的,此人的抚恤金是五十两银子。
苏逊问道:“通常有人战亡,朝廷发放抚恤金到州府,你们是如何发放的?”
“由各县派官员领取抚恤金与文书,再由各县衙送往各家。”
苏逊道:“当初是何人领走战亡文书与这笔钱的是谁?”
“大人,这后头可是有签字画押的。”官吏翻到领取页,果见上头写着:西坪县,勇士战亡抚恤金,牛二顺,六十两。后面便是领取官员的签名、手印。
苏逊寻到仁和县这页,上头写着“仁和县,勇士战亡抚恤金,苏二郎、王铁牛二人,计一百三十两。”而后面签的是“李仕甲”的名字。
“李仕甲,仁和县县丞?”
官吏答道:“正是。”
他是不是知道苏二郎是苏晴的养父,领了这银钱,根本没有送战亡文书,也没有将兵部的银钱送到勇士家人手里。
对于富贵人家,这几十两银子不值一提,可对于庄户人家,这就是能置家业,能置良田的救命钱。
李仕甲……
果然是他,欺上瞒下,这笔钱必是被他给吞了。
他是寒门学子,这一百多两对世家来说不算什么,可对李县丞来就是一笔不菲的银钱。
苏逊很生气,查看完毕,当即出了文籍房,直接去寻刘知州。
刘知州惊道:“你是说,嫡郡主不知道她养父在数年前战亡,也从未收到战亡文书与朝廷的抚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