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你考得如何?”
“经史有一题不会。”
“哪一道?”
“大周太祖年间,曾有海外异士何人来访,献上何等异宝?”
柳殊道:“你也不会吗?这一题我也不会,我看过大周太祖年纪、太祖史,就是不记得这题。”
不远处,一个青年神色憔悴,答题:“这题答案是大周太祖年间,有海外异士巽尘子来访,献上异宝龙石、凤珠。”
苏晴看着这青年,眼生得很,她不认识。
柳殊抱拳道:“久仰杜兄大名,这是记在何处?”
“大周太祖史,第八年那段,有此一句,想来大多数看时,会直接忽略。”
大公主不会,柳殊亦不会。
杜兄,难不成是京城书院那位大名鼎鼎的杜云,据说家中原是半农半商,家有薄田,但父兄都在洛阳、京城开有几家铺子,此人颇有几分读书天赋。
此人便是那个在算学时,很快做完,伏案用了算筹那位。
杜云抱拳道:“算学里头,那道种水葫芦的,问种到三十日,塘有多少株葫芦,我一直在反推,可推来推去,推了五回,每次的答案都不同。”
柳殊问道:“大公主,此题答案是什么?”
“一千八百六十株。”
两人面面相窥。
杜云拍着脑袋,“这是我第二次推算的答案,可我选了第四次推算的答案。”
柳殊问:“为何?”
“因为第四次的数字是五数的中间数。”
柳殊哈哈大笑。
苏晴一脸无语。
杜云道:“大公主何以知道这是正确答案?”
“那题计算有公式,套用即可计算,你们若是推算最易出错,无论是顺推还是反推一步错,步步错,而用公式计算,不易错,且答案准确。”
苏晴提着东西,“我的宫人来接我了,我得先行一步。”
柳殊追了过来,“大公主计算的公式……”他想学,他们不会的,大公主会,必是陶康先生所授。
但那法子还真不是陶康先生传授的,她是跟枯井师太学来的。
“我现在很困,想早日回宫,以后有缘相遇再说。”苏晴已听监考官们议论,说柳殊此次科考,金榜题名时,便与崔家五小姐完婚,崔五是崔太傅最疼爱的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