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个时辰后,枯井亦记好了。
“赵施主,可与贫尼同往西域?”
“西域沙漠一片苍茫,要寻出法王宫仿若大海捞针,我得回仁和县建一处小道观。我领了度谍,便是出家人了,没有道观便如凡人无家。”
枯井哈哈一笑,“也好,若是贫尼寻着地方,我再传讯于你,这是空明师伯绘的传讯符,我送你几张备用。”
约莫有十来张,符文很特别。
“多谢!”
说了一会儿话,各自散去。
苏晴准备明日一早回仁和县。
枯井要带着静心去西域游历。
这一晚,苏晴并没有睡,而是满脑子都在想徐谡,他就是个木头,她学骑射时,想方设法地诱他说话,可他惜字如金,多说几个都极难。
她取笔墨,绘了道观图,她想绘一个最小的道观。
既为道观,就得供奉三清像。
前面是神殿,后面是禅房、修炼地。这样建太麻烦,最省事的方法,便是绘出三清像,挂于墙上,这样一来,房间便能直接做花厅,东、西两侧,一个做禅房,一个做客房,再在正房旁边建杂库房、厨房即可。
苏晴觉得法子不错,
纸上的道观很小,但她觉得甚是满意。
翌日一早,苏晴辞别枯井回仁和县。
枯井带着背着包袱的大师姐云游了,静水庵交给二师姐、三师姐打理。
*
仁和县。
苏晴白日行路,天暗取了沉香木剑用御剑术前行,很快,但是太耗灵力,这把沉香木剑是她在幽州一家古玩铺子里花了一百两银子买来的,瞧着有些年老。
她落在丁庄后村山脚下,这一处屋子,曾是苏林、丁满坛的家,也是她朦胧记忆里居住的地方,曾经的一座小院,变成了三处,后来苏林从军、丁满坛病逝,这小院就由丁家外祖母做主卖给村里一户殷实人家。
这人家原是两个儿子,大儿子住在祖屋,买去给小儿子安顿。
小儿子的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从一座小院变成了三座小院,分给三个儿子各自居住。
苏晴立了良久,回眸时,能看到村中丁足粮家。丁足粮有三个儿子,丁大平死了,还有丁二平、丁三平,丁大平在京城死后的第三年,丁舅母走了,她承不住最优秀的儿子惨死,天天怨天尤人。
丁足粮跟着丁二平过活,放牛的时候,从山上摔下来,摔断了腿,拒绝瞧看郎中,直说钱是留给孙儿们读书用的,他一定要培养出一个举人、进士来。这般拖了几日,到第三日突然喊肚子疼,不等两个儿子请回郎中,他就咽气了。
那些恩与怨,丁大平死,丁舅母、丁足粮先后没了,她早就不怨恨丁家。欠她的,早已报仇。有些人依旧和前世一样坏,比如李翠芳,前世做了郡主,这一世成了东顺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