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沅伯虽身为大皇子,但其母却只是一名伺候兴隆帝的宫女,后来因为怀了皇子,这才被封了妃子,但毕竟不是出自世家名门,所以一直受到后宫其他妃嫔的打压排挤,而兴隆帝对她也毫无感情,只是一时酒后临幸而已,在她生下皇子后,便被打入了冷宫。
其实,李沅伯的命运与李沅清极为相似,唯一不同是身为皇上的第一个孩子,兴隆帝自然对他宠爱有加,只是后来随着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出生,他在兴隆帝心中的地位这才降了下来。
所谓子凭母贵,尤其是作为皇帝的儿子更是如此,二皇子和三皇子的生母是秦尚两家的人,自然地位更高,而大皇子的生母只是一个地位卑贱的宫女,孰轻孰重一比便是,所以兴隆帝自然会更看重二皇子和三皇子。
如此,大皇子的地位便显得有些尴尬,兴隆帝对他也是越来越冷淡,尤其是他生母的身份也一直被人所嘲笑,这让已经长大的李沅伯感受到了危机和深深的恶意。
他心中明白,虽然自己是大皇子,但因为生母的身份,必然也不可能继承大位,而且,随着其他皇子长大,自己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绊脚石,在这皇宫之内又无母家势力可以倚仗,若想保住性命,便是要尽早离开皇宫。
所以,李沅伯未等成年便主动奏请兴隆帝离开万京。
本来兴隆帝是给他选了一块远离京都的封地,他也知道李沅伯的情况,便想着在南方给他选一块富饶之地,远离万京的是是非非,让他可以做个富贵王爷。
可李沅伯却非要去往西陲,替国家守卫边疆,哪怕不要王侯,只做一名杂牌将军也行。
他是怎么想的,兴隆帝自然是明白。
西陲向来战事不断,所以,戍边兵马实力的实力极为强悍,而且因为战事频繁,也容易积攒军功,以李沅伯现在的情况,若是想在朝堂之中站住脚,建立自己的威望,积攒军功无疑是最好办法,这可比在万京城中与那些士大夫勾心斗角的强,而且李沅伯又无根基,留在万京也不可能有所作为,若是他去了西陲,天高皇帝远的,完全可以凭借皇子的身份建立自己的根基,到时候便有了自保的能力。
能有实力自保,总比被他这个皇帝保护强,而且,若真是能锻炼出一位优秀的将帅,又是自己的儿子,那李家的江山便更稳了。
只是兴隆帝也明白,李沅伯的心思必然不会这么简单,若是真让他有了自己的根基和实力,身为皇子必然也会觊觎帝王之位,待到自己不在了后,到时候怕是他会兴兵夺权。
所以,兴隆帝思虑再三,倒是也同意了李沅伯的请求,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把原本打算给他的封地调换了位置,直接改封在了西陲边境,封为了秦王。
就如驻守北地的梁王一般,作为藩王,哪怕你再有实力,没有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随便进京,如此一来,便算是把他束缚在了西陲,成为了另一位为大丰戍边的藩王。
李沅伯也不负兴隆帝的期望,来到西陲后,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果然成为了将才,不只把自己的封地经营的井井有条,甚至成为了荒人的劲敌,建立了一支能媲美焱麟军的虎卫军,在他戍守边疆的这么多年,荒人军队自始至终不能越过边境一步,李沅伯不只为大丰守住了西大门,也为自己攒下了赫赫战功,朝廷之中也再无嘲笑他的声音。
在最开始的时候,李沅伯并没有如兴隆帝那般想那么多,他只是单纯的想逃离万京自保,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自己的手上的实力的增长,心思也渐渐活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