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拜仁慕尼黑从他们该死的王座上拉下来!”
噢噢噢!大新闻,大新闻啊!
李维的发言,让施内林格浑身像过电一样战栗起来,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颅内高潮了……
多少年没有见过这样爆炸性的新闻了?六年前的凯泽斯劳滕奇迹?
那当然更轰动,但那毕竟是整支球队的事,上一次像这样由单个球星制造出的大新闻,是什么时候?
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像走马灯一样在施内林格的脑海中旋转——
那大概要数到一九八二年吧,自己才刚刚入职的时候,贝恩德·舒斯特尔,那个性格怪异的天才,在拿到铜球奖之后一年,不到二十三岁的年纪就宣布永久退出国家队。
他还记得,自己一个新人,目睹了整个杂志社的全部职员,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上蹿下跳,四处奔忙,想要拿到第一手新闻。
整整一周的时间,都没有人理睬他这个新人菜鸟,差点就让他的记者生涯夭折了。
从那以后已经过去二十二年了,施内林格已经从一个菜鸟成长为了两大州的总负责人,但那样的景象,他却再没有遇到过了。
可这一次,他有预感,这会是不输于二十年前的轰动事件。
当然,眼前这个不知名的中国小子,说什么也不可能和二十年一遇的天才舒斯特尔相提并论,但正因为他不知名,这新闻才更具爆炸性。
因为,他指名道姓要挑战的,是拜仁慕尼黑啊!是德甲好莱坞,欧洲南大王,三十年德甲拿下十七座联赛冠军的拜仁慕尼黑啊!
这两方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大卫与巨人歌利亚之间的差距!
啊呸!呸!
心念纷转的施内林格轻啐了一口,什么大卫与歌利亚?大卫那是赢了歌利亚的,就这小子,他怎么可能赢?
应该是一只小蚂蚁,与一头史前猛犸巨象才对!
……
施内林格在心里尝试寻找合适的比喻的同时,也在飞速地思考着接下来的应对。
李维这一句话固然已经是劲爆新闻了,但他也还可以锦上添花嘛,就好像宴席上已经上了一道完美无缺的佛跳墙,接下来也总得端出配得上主菜的饭后甜点才行。
而如果能引诱对方说出更加劲爆的话题,那无疑就更加完美了。
甚至,他还可以据理力争,现场把李维的妄言驳斥得一文不名,说不定,就能让他一举成名呢!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别忘了,他自己,还是个慕尼黑的铁杆球迷呢!
这种既能职场得意又让内心欢喜的好事,上哪儿去找啊?
……
不得不说,施内林格的专业能力实在是极为出色,不愧为《图片报》两大州的负责人,不过几秒的时间,他就已经挖好了下一个陷阱。
“请问,你所说的把拜仁……”
施内林格抢在所有同行之前,继续他的发问。当然了,现场的记者们全都还在消化李维的惊人之语,也没人能抢过他。
不过,在发布会现场的,可不仅仅只有记者。
“好了,先生们,”克洛普直接打断了施内林格的发言,“很遗憾,今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我的球员们还有训练,新闻发布会可以到此为止了。”
“等等,你不能这样,”眼看到手的机会要溜走,施内林格急了,“我有权利说完我的问题,并得到答案……”
“你当然有权利说完问题,但能不能得到答案,可不是你能决定的,”克洛普露出了笑容,但这笑容里,却带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意,“所以,你还决定问吗?”
“当然,”施内林格注视着克洛普,他知道,眼前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中年帅哥,战斗力绝不像他看上去这么弱,不管是之前滴水不漏的应对,还是这次的救场,都打在了自己的七寸上,但输人不输阵,自己总不能示了弱。
“请问,你所说的把拜仁从王座上赶下来,是指你们要在本赛季两回合双杀拜仁?还是说美因茨要抢下本赛季的德甲冠军?你认为你会在其中成为关键角色吗?”
“好了,我的问题问完了,”施内林格知道自己的问题不会得到答案,索性也不纠缠,说完便坐下了。
克洛普领着球员们走出会场,只是在出门前,他扭头深深看了一眼施内林格。
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对手的难缠,这是他以前在德乙不曾有过的体验,果然,负责德甲的名记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就说刚才的问题,前一问施内林格故意只给了两个选项,无论李维选哪一项,显然都只会愈发加深他狂妄无知的人设,成为《图片报》销量的助推剂;
后一问就更加刁钻了,如果李维回答是,一个十七岁的新人,扬言要成为关键球员,让身旁的队友怎么想,让同位置的竞争者怎么想?
而如果李维回答不是,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你都不能成为关键球员,甚至上不了场,凭什么敢说“把拜仁拉下马”?
还好,自己及时解了围,真险啊!
他收回目光,又看向了前方,李维正迈开大步走着,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影响似的。
克洛普摇了摇头,他倒不是对李维那句话有意见,相反,他欣赏李维的勇气,因为他骨子里也是同样无法无天的家伙。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冠军轮流做,谁说明天就不能到我家?
再说了,他拜仁慕尼黑再怎么强大,那也是敌人啊,难道我们要跪舔敌人吗?
只不过,现在就说这话,可并不是个好的时机啊。
想到这里,他决定找李维聊聊。
※※※※※※
大部分的记者此时都还滞留在发布会的现场。
中国记者的阵营里,此时已经隐隐以颜若为首,这自然是因为在和李维的关系上,颜若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而有了周延的前车之鉴,各家报社也都打定了主意,至少短期内是要与李维修好的,于是颜若的地位就更是水涨船高了。
众人此时聚拢在他身边,面面相觑,显然刚才李维的发言也惊到他们了。
颜若这时候也在心底暗暗纠结,其实他并不反感李维的发言,甚至于他乐于见到这样不合俗流的李维,因为他实在见过太多唯唯诺诺最终泯然众人的中国球员了。
他相信,这种近乎自负的信心,一定会成为李维职业生涯的强大助力。
但是,这事放在舆论上,又是另一回事了。
当一个人取得成功之后放出狂言,那叫有个性;但一个新人菜鸟口出狂言,在大多数人眼里,那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尤其是在国内本来对足球运动员非常不利的舆论环境下,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恐怕就更加严重了。
而站在他的立场上,当然希望为李维弥合这种影响,可是,他做不到啊!
哪怕他遮遮掩掩甚至偷天换日,但这种注定要引起轰动的新闻,怎么可能瞒天过海?最终只怕是欲盖弥彰。
纠结良久,颜若苦笑了一下,冲着众人拱了拱手:
“诸位,还请如实报道吧,但请大家手下留情。”
在场众人都是在这一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了,自然明白颜若的意思——这是要他们报道事实的同时,笔锋略微倾向于正向。
这就是文字行业常说的春秋笔法了,虽然写的是事实,但是在遣词用句上,其实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的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