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补发)过了几日后,元胤又在桌案上看到了,吐蕃的折子。
带着公主前来朝拜?
这个节骨眼,来朝拜,这怕不是要和亲的吧。
元胤不屑的冷笑,这个时候来朝拜,摆明了就是来和亲,寻求庇护的。
列国之中,只有吐蕃战力最低,也是在列国之间的夹缝之中苟延残喘。
啧。
元胤有些烦,最近这些事没完没了的是吧。
就在元胤想将这折子随便扔掉时,李德胜进来通报:\陛下,逍遥王回来了。\
元胤眉头一挑,\他回来了?\
两年了,终于知道回来了,真是在外面玩野了。
\宣他进来吧。\元胤随意挥挥手。
李德胜点头退了下去。
过了会,元忞的身影就出现在殿内。
\参见皇兄,皇兄万岁。\元忞撩起衣袍跪下郑重的磕了个头。
\哟,怎么了这是?这次怎么这么懂规矩?\元胤觉得新鲜,自己这个弟弟,可从来没有这么郑重的行礼过。
\皇兄,臣弟这次回来,是有要事相求。\元忞风尘仆仆,脸上的胡茬都已经冒了出来。
一路上,他从吐蕃赶回来,不知道经过多少的驿站,换了多少的马匹,到了京城,他什么都顾不得了,只知道他不能让梵依和皇兄和亲。
\什么事?说来听听。\元胤奏折也不批了,抬起头认真的看着他。
\皇兄,不知道皇兄的桌案上,是否收到了吐蕃的朝拜折子。\元忞抿唇。
\你怎么知道?\元胤眼睛眯了起来,带上点好奇。
\皇兄,臣弟这么些年,一直都在吐蕃,臣弟求您,同意吐蕃的朝拜吧。\元忞朝上首的元胤磕头。
\给朕一个理由。\元胤的语气陡然冷了下去。
\臣弟,臣弟在吐蕃这么些年,结识了吐蕃的一位公主,臣弟与她互相心悦于对方,但是她被她父皇勒令前来大燕和亲,若大燕不同意,那便去匈奴。\
\皇兄,您是知道匈奴部落的,那金轮的公主就在匈奴被凌虐致死,臣弟求您了,同意吐蕃的朝拜吧。\元忞满心满眼都是梵依的身影,那样好的人,如果真的去了匈奴,会遭遇些什么,他真的不愿意去想。
元胤看着下面元忞磕头的身影,心里有些激动。
太好了,元忞终于有心悦的人了,自己再也不用承受太妃时不时的催促了。
心里这么想,但是表面还是得冷静一下的。
\元忞,吐蕃此次来朝拜,不如就与你和亲可好?你逍遥王的身份,尊贵无比,那吐蕃的公主足够与你相配了。\元胤手指叩着桌案,盯着他说道。
\皇兄的意思是答应了?\元忞的眼底神色激动。
\自然。\元胤点点头。
他一开始不同意,是这吐蕃王带着公主来,摆明就是和亲,和亲对象一定就是自己。
但他已经有了清儿,谁都不想要,也是怕困住了那公主的一生。
现在既然元忞和她两情相悦,不若就促成这个婚事便罢了。
元忞这个脾气,若错过了这个公主,怕是一辈子就不娶了。
自己也要被太妃唠叨一辈子了。
\朕一开始拒绝,只是怕被你皇嫂赶出房门罢了,既然你与那公主两情相悦,朕答应了吐蕃的朝拜,也未尝不可。\
况且,吐蕃此次进京朝拜,定是会带上许多星空玉石,正好给清儿了,也省了一番力气。
元胤挑眉继续批改奏折。
但其实,这个吐蕃王突然递折子,只是因为匈奴和金轮即将开战,而吐蕃作为战力最差的小国,定是要用找个靠山。
找个靠山,找弱的不行,找比较厉害的也不行,那只能是找最厉害的,旁人都不敢动的来寻求庇护。
本来他不想管,但是现在元忞与公主情投意合,那他必须要管了。
他也不怕匈奴和金轮的想法,有什么意见,直接说,若不说想用武力解决问题,他元胤也奉陪。
看谁敢多说一两句。
元忞得了元胤的话,激动磕了好几个头,\多谢皇兄成全,多谢皇兄成全!\
\行了,行了,有空谢朕,不若跟你母妃好好的说一说你要娶妻了,让她老人家别来朕耳朵边念叨了。\元胤挥了挥手,敷衍的说道。
元忞笑的开怀,连忙出了御书房回去跟母妃说这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