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监国主政,李世民的一举一动,都是朝堂关心的大事。
毕竟此番远征,关乎甚大。
高句丽这个棘手的敌人,群臣心里都发怵。
通过军报,得知大唐军队,取得了一个个胜利后,大家的心里,也是轻松多了。
李承乾处理好国事就行了,其他的,倒也无需太过操心。
这一日,在朝堂上,接见了百济使者。
百济使者叩拜于地,哀诉道:“启奏太子殿下,我百济王薨逝了,请太子册封扶余义慈为新王。”
百济是大唐属国,朝贡不断。
百济王扶余璋与世长辞,新王扶余义慈已经登上了王位。
但是要经过大唐的册封,才算是名正言顺。
百济使者此来,就是为了请求册封。
“使者请起,册封百济王的诏书,随后就会下达。”
李承乾看了一眼百济使者,也就没了兴趣。
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早就清楚了百济使者的来历和目的。
在朝堂上,当着群臣的面说出来,也是为了显示隆重,以及合法性。
算是对百济的礼遇和重视。
退朝之后。
房玄龄私下拜见了太子。
李世民出征辽东,房玄龄坐镇长安,萧瑀驻守洛阳,这都是李世民安排的后招,就怕后院起火。
“太子,你对战事如何看?”
房玄龄有着自己的担忧。
“房大人安心吧,父皇高歌猛进,战无不胜,已经攻下了高句丽的十几座城池。”
李承乾随意的说道:“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杀到平壤城,一举灭了高句丽。”
“太子一向聪慧,为何今日,不说实话呢?”
“你说的这番话,你自己相信吗?”
房玄龄眉头紧皱,“如今大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可也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如今天气转冷,对于唐军来说,就是最大的敌人,若是粮草再供应不及时,恐怕就麻烦了。”
“房大人多虑了。”
李承乾笑道:“即便父皇败了,不得不撤兵,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我们稍安勿躁吧。”
“太子的意思是,陛下会败?”
房玄龄疑惑了,“如今陛下的大军,已经杀向了安市城,只要攻克了安市城,平壤城就在眼前,唐军勇悍一点,在冬天来临之前,将平壤城一举攻克,大事应该可定吧?”
他能预料到,战事恐怕会不利。
因为高句丽的反抗,实在是太猛烈了。
陛下会失败,他倒是不敢想象。
万一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情况就更加的棘手了。
以陛下的性格,怎么可能会甘愿失败呢?
还不得跟隋炀帝一样,再次寻找出征的机会啊?
要是钻牛角尖,可就大事不妙了。
“这个安市城,是平壤的门户,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攻下?”
李承乾摇了摇头,他清楚,唐军猛攻安市城数月,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这才迫使大军举步艰难。
李世民打了那么多仗,在安市城前折戟沉沙,也是人生当中,少有的一次失败了。
“太子上了好几次战场,对于战局的判断,有着独特的见解。”
房玄龄询问道:“若是陛下在安市城前失利了,该如何办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