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母笑着回之一礼,没有拒绝,心知是有事相求。
果不其然就听顾向晚说道,“此次登门拜访是有一事想请问夫人,你们学堂还收不收弟子?”
“收的,收的。”
赵母心中一松,这事最简单了。
“我们家现在不到二十个弟子,小老板若是有弟子介绍,那可是帮我们家忙呢。”
“那敢情好,确实有一位弟子,也不是别人,就是面前我这位堂哥,今年十六了。”
二郎往前迈了一步,见赵母看过来,有礼地鞠了一躬。
“二郎见过夫人。”
见他瘦瘦高高,五官端正,且目光磊落举止有度,赵母第一印象还不错。
笑着点了点头,不过还是问道:“二郎日前可有读过书?”
“回夫人的话,二郎启蒙的晚,读书识字不过月余,不过现在已经背会了《三字经》,熟读了《弟子规》,且学会了写字,若是有幸加入学堂,二郎定会努力跟上大家的进度。”
二郎牢记顾向晚的话,表现出了自己认真的态度,还不忘展示一番自己在学习上的天赋。
他平时和张浩生在一起待的时间长,脑子比张祥生活络得多。
果然,赵母听后眼睛亮了一些,“哦?学习如此之快?看来你倒是挺有天赋的。”
张祥生和苏氏听见儿子被夸,只顾着笑了,心里高兴的跟什么似的。
“那夫人你看这入学堂的事……”顾向晚笑道。
“好说好说,等待会我就和夫子提一下,他刚刚开始授课,估计一时间出不来。”
“二郎这样聪慧的弟子啊,放到哪里也会很乐意收的。”
就是年岁属于稍大的一批了,不过不妨事,他才刚启蒙不久,学的都差不多。
这就是同意收下了,张祥生几人大喜过望,连声道谢。
顾向晚立刻了解起学费:“那请问束修所需多少?”
“五钱银子。”
赵母回答,“吃和住都包括在内了,你们只需要给他带穿的和用的过来就行。”
家里人连声答应,顾向晚则是道:“那等过几天,我们家铺子开了张,第二天就让他过来。”
这是他们在路上说好的,二郎想在家里铺子开业的时候跟着一起帮帮忙,出出力。
“行,没问题,那具体事宜到时候咱们再交涉。”
一切说好,顾向晚便带着欢喜的家里人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这个好消息不止让全家高兴,就连村里其他人也都跟着沸腾了。
村里孩子们这一辈读书的,二郎可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