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小人同而不和。
他们都想证明自己,但经验、方式却完全不同,甚至互相冲突。一个是以谈吐着称的浮华名士,一个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油子,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曹芳求同存异,将关注点集中在诸葛恪进攻合肥新城这件事上。
关于是否应该趁丁奉进军之际发动袭击,挫一挫吴军锐气,曹芳比对了两封文书之后,还是倾向于赞成郭淮的观点。
他相信,如果有机会,郭淮绝对不会放过。
之所以没有进攻,应该不是郭淮怯战,而是丁奉守得太紧。
新城、旧城相隔三十里,丁奉一天走不到,还要中途休息一夜,正说明丁奉非常小心,甚至是有意诱郭淮进攻。
比起攻城,野战虽然也难,毕竟要容易一些。
这段时间,曹芳一边听蒋济讲解地形,一边对照郭淮发回来的军报,知道新城、旧城之间地形并不利于骑兵突击。郭淮这段时间一直充当斥候,对这一点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
得知来送信的是诸葛诞的小儿子诸葛靓,曹芳接见了他,询问相关的情况。
“你觉得郭淮是怯战,还是没有战机?”
面对曹芳的疑问,诸葛靓早有准备,不卑不亢地拜了一拜。“平吴将军久在疆场,又连日在城外打探消息,臣相信他不是怯懦之人。”
曹芳笑了。“令尊可不这么想。”
“刺欲主动出击,挫敌锐气,然后坚守,也是有先例可循的。”
“那你说说,他们二人的意见哪个更合理些?”
“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各有得失。若能合而为一,方为大妙。”
曹芳来了兴趣,伸手示意赐座,让诸葛靓坐下细说。
他对诸葛诞印象一般,对诸葛靓的印象却还可以。知道诸葛靓的人生比较坎坷,但人品却不错。诸葛诞起兵时,诸葛靓入吴为质,后来西晋平吴,诸葛靓不得不还晋,着实悲摧。
可贵之处在于,诸葛靓明明可以凭借姻亲关系入仕,却坚守父仇,不肯低头,甚至终生不肯向洛阳方面而坐。
诸葛靓有两个姊姊,一个嫁给了王广,一个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伷。
比起那些拥护晋室的世族子弟,他至少守住了做人的底线。
诸葛靓不慌不忙,解释了自己的观点。
“刺史奉诏,主持合肥战事。平吴将军亦奉诏,协助刺史,则当听从刺史号令。刺史欲挫逆吴锐气,见机而作。然刺史主持全局,不能与麾下将士一心,是不谙为将之道。平吴将军以为不可,是宿将之谨慎。若能详细说明,刺史也能接受,本不必闹到陛下面前。仓促上书,有违求同存异之道。”
曹芳眉毛轻挑,盯着稚气未脱的诸葛靓看了一会。
“你今年多大?”
“十三。”
“在扬州几年?”
“两年有余。”
曹芳点了点头。“留在行在吧,做个童子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