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与宗室的见面非常愉快。
他事实上解除了将宗室圈禁在邺城的诏书,增加了他们的食邑,让他们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可以充裕地从事学术、文艺研究,不再每天提心吊胆,生怕有无妄之灾。
除了暂时没有让他们当官。
这是为将来准备的,现在还不具备条件。
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奢望一步到位。
但他的诚意很足,宗室很满意。
见了宗室,跟着接见乡党。
比起宗室,乡党的成份更复杂。
除了姓曹的,还有姓夏侯的,姓桓的,姓丁的,乌泱泱的几百号人。
台上已经坐了宗室,空间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够登台,绝大部分人只能站在台下,依次接见。
可是对曹芳来说,接见乡党比接见宗室更容易。
对宗室的使用是一件很考验水平的事。既不能不用,以免政权的根基动摇,又不能给太多的权力,以免有人生觊觎之心。重用乡党,则没那么多顾忌,选择范围更广,用起来也更灵活。
他为什么可以放心使用夏侯绩、曹兴等人?
因为他们不是曹操的子孙,没有帝位继承权,权力再大也威胁不到皇权。
而且这个时代地域观念重,天子重用乡党是天经地义的事。生在龙兴之地就是命好,其他人可以羡慕,可以眼红,甚至可以妒嫉,却不会有人觉得天子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换了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曹芳命文钦父子站在台下,许仪站在台上,什么也不用说,意思就很很明白了。
只要你们有能力,不管是文才还是武艺,朝廷都会用,而且是重用。
在无数来请见的乡党中,曹芳特地接见了几个人。
其中就有许仪的从兄许仁。
身为将军之子,许仁不习武,却选择了学文,很有代表性。
一方面,这是家族的选择。
文官比武将安全,死在战场上的可能性小得多。
学文也比习武轻松,不用与士卒一起吃苦。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风气导致的结果。
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使得世家权力大涨,有家世就可以做官,谁还愿意吃苦。吹吹牛逼不好吗,非要流血流汗,去拼命?
何况流血流汗的还不如吹牛逼的有排面。
总而言之,九品中正制的出发点或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实际推行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好在现在积弊还不算深,没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曹芳以许仁为典型,做了一番政策宣讲,对九品中正制进行了侧面批评。
你喜欢读书,是你个人的选择,这没有问题。
但是,想凭着读几本书,能拽几句子曰诗云就可以做官,甚至平步青云,那你就想多了。
读书修心润身,只是为你将来从事其他事务打好基础,并不能代替专门的技能学习。
你要从文,就要通晓吏道。
你要从武,就要通晓武艺、兵法。
坐而论道,吹枯嘘生,是后汉衰亡的原因之一,大魏不能重蹈覆辙。
许仁被说得有些尴尬,却也不敢反驳,只能唯唯喏喏的应了。
曹芳没有再说什么,以免许仁下不了台。
他相信,文钦父子立功受赏,许仁一无所获,足以说明他的态度,谯县乡党会有所反应。
就他而言,他还是希望谯县能出更多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