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怦然心动。
如果诸葛靓说的能实现,这么大一个水壶就能抵得上一个壮汉,那这火力可比水力、风力大多了。而且正如他所说,火力不要求特定的地形,有煤、有水就行,甚至可以装在船上、车上四处走。
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装在船上,而且是大海船。
最近征东将军毋丘俭正在巢湖练兵,用的是从青州运来的大海船。大海船体量大,能载重,也能承受更大的风浪,但操控也变得异常困难。
海船太沉重,需要的楫桨士数量成倍增加,远远超过了战士。
如此一来,海船体量大的优势就被抵消了。
如果真能造出这样的机械,用烧煤来代替人力,海船的动力问题也许就可以迎刃而解。
而一旦海船的动力问题解决了,就可以造更大的船,将来航行海上也就有了可能。
桓范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了。
运输能力是个限制,一旦打破这个限制,就有无限可能。
比如作战,比如经商。
忽然之间,桓范有点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他说的做一个更大的饼,某种程度上,就是打破现有的限制,获取更大的能力,将来成就更大的事业。
就像当初秦统一六国,然后集六国之力,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仅凭秦国一国之力,做不到这些。
可是集六国之力,就有了可能。
桓范心思活络起来,参与讨论的动力也更足了,饶有兴趣的听这些年轻人讨论一些他只能听懂小半的话题。
好在杜预有准备,依次让人向他介绍正在研究的技术。
桓范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却能明白这些技术背后蕴藏的利益,对此充满期待。
不知不觉,月已中天。
杜预起身离席,请桓范来到院中。
院子里,摆好了一架机械,看起来像是一个大管子,斜放在一个精致的铁架上。
“这是什么?”
“这是我新做的聚光镜。”杜预介绍道:“原本是想做个阳隧,后来偶然发现可以用来观远,能看得更清楚,并稍做改进,用来赏月。”
杜预一边说,一边引导桓范躺在准备好的架子上,将眼睛凑到管子后。
桓范只看了一眼,就惊呆了。
明明管子中央有一面镜子,挡住了明月,但他却在镜子中看到了完整的明月,而且更加精晰,清晰得能看到月中阴影,仿佛就在眼前。
他以与年龄不相符的敏捷站起,转到管子另一个端,仔细再看。
“这是……”
杜预解释道:“这就是依据阳隧的原理制作的聚光镜,只不过聚的不是日光,而是月光……”
这时,一旁的马钧问诸葛靓道:“阳隧聚光能引燃,应该是火力所致。这月光难道也是火力不成?”
诸葛靓说道:“应该如此。我甚至觉得所有的光都有火力,区别只有多少而已。火力多则热,则日。火力少则清凉,如月。”
马钧沉吟不语。
一个叫程壹的年轻人凑了过来,轻声说道:“仲思,我有一事不解。”
“你说。”
“那水中是不是也都有火力,只是热的水中火力多,凉的水中火力少?”
“理当如是。”诸葛靓轻轻点头。“我猜想,万物中皆有火力,只是多寡不同。比如你天天摆弄的铁,火力少的时候坚硬冰凉,以火烧之,则渐渐变热,由硬变软,直到化为铁水,是不是与冰化为水相似?”
程壹想了想。“说得也是,的确有几分相似。”他随即又想起一个问题。“依你这么说,那火力多少倒有办法可以分辨了。”
“如何分辨?”
“颜色。铁入火之后,随着烧灼的时间不同,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开始是红,后来是白,如日光一般刺眼。煤也是如此,有经验的匠人,根据颜色就能判断出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