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从赤壁之战开始,系统的梳理了一遍荆襄战区的情况。
重点则是建安二十四年的那场大战。
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犯边,因汉水之利,水淹七军,险些围杀当时的征南将军曹仁,一度逼得武皇帝打算迁都,可谓是险象环生。
那一战之所以那么艰难,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多年战事之后,曾经的南阳郡已经荒残,支撑不起大军的后勤,长途运输不仅消耗巨大,而且造成了百姓不堪劳役之苦,强烈反抗,轻则逃亡,重则造反。
在曹仁与关羽交战的时候,就发生了宛城守将侯音叛变的大事。
另一个原因则是很多人注意不到的,魏军缺少战船,无法与水陆并进的关羽对抗。
魏军当然有水师,也有战船,但荆襄战区没有。
因为长江中下游受孙权控制,从洛阳到襄阳又没有大河可以通航,魏国的战船无法运送到南阳前线。就算是本地造船,受限于地形,也只能造一些中小型船只,造不了大型战船。
荆州之前的水师都在江陵,当时则控制在关羽手中。
兵种不全,让曹仁以及之前的乐进面对关羽时打得非常艰难。
荆襄战区的这两个问题,对冀州战区同样成立。
幽并凉三州的边患持续时间远比荆州长,情况也更严重。就算匈奴人入内迁,这里也没多少户口了。如今要重建边境,最大的问题反而不是驱逐胡虏,而是户口从哪儿来。
有了户口,驱逐胡虏反而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其次就是兵种问题。
沿边诸郡的丢失,导致优质牧场落入胡虏之手,战马供应大成问题。中原连年交战,战马损耗很大,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这些年骑兵的实力其实是不断下降的。
好在吴蜀更缺战马,大魏才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孙权一心想和公孙渊勾结,诸葛亮、姜维一直觊觎凉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战马。
缺少战马,魏军就无法组建足够的骑兵,如何与鲜卑人、乌桓人争锋?
像上半年的诱敌深入、围而歼之需要敌人的配合,可一不可再。
鲜卑人不傻,吃了一次亏后,再轻敌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今年最多在边境试探一下魏军的虚实,不会有实质性的接触。
当年卫青、霍去病能战胜匈奴人,追亡逐北,是有雄厚的战马资源做后盾的。他们每次出战,马匹都是数以万计,甚至高达十几万。
如今的大魏有这么多战马吗?
“臣以为,当务之急不是出塞作战,而是稳住塞内的羌胡。一来使其不与鲜卑人勾结,二来重建牧苑,积累战马。陛下化夷为夏,诚为英明。臣以为可由易而难,由近而远。何为易近者?幽州之乌桓、并州之匈奴,凉州之羌。若能使其臣服,为我所用,则鲜卑何足道哉?陛下,这百年大计也,不可急于一时,当立长计。”
曹芳轻轻点头。
听王昶这么一分析,他也算是解开了不少疑团。
后世对关羽的襄樊之战讨论很多,却没有王昶分析的这么具体。
尤其是魏军缺乏水师的问题。
就眼前的情况而言,要想恢复边境的难度的确很大,远不是他下两道诏书,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话就能解决的,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饭要一口口的吃,事要一件件的做。
化胡为夏这种大事,更急不来。
“就算如太尉所说,今秋鲜卑人大举入侵的可能性不大,我等也不能掉以轻心,该做的事,还得做起来。”曹芳转头看向羊耽。“军情收集、整理的事,你要抓紧。”
羊耽苦着脸,躬身领命。
王昶再次施礼。“陛下,恕臣冒昧,臣以为羊耽不能胜任中书令,当另选贤能。”
曹芳、羊耽同时看向王昶,其他人也不例外,只有钟会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