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很忙,根本没注意到钟毓,更没想到钟毓会有那么多内心戏。
曹羲将战场拉回武州,离太原近了不少,但依然有相当一段距离。消息送到行在,至少是一天前的事,不紧急的消息滞后两三天也很正常。
这对军情分析非常不利。
他想将位置前移,至少可以到句注关一带。
本来理由不充分,但现在有了,曹羲要在武州一带重创鲜卑人,希望天子能派兵接应。天子还驻扎在晋阳显然不行,前出至句注关才是正解。
就算天子不去,也可以安排中坚将军曹兴去,让他们这些参军随行。
曹芳听完荀勖的建议后,并没有立刻答应。
他觉得没这个必要,至少暂时没有。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除非拓跋力微或者拓跋沙漠汗带着鲜卑主力赶来增援,否则曹羲等人足以应付敌人。他们并非不能取胜,而是想骗更多的鲜卑人来杀。
既然如此,何必兴师动众?
荀顗征发女子运粮已经搞得人心不安。如果再发兵,征调更多的人运粮,必然会引起更大的恐慌。
所谓兵不再役,粮不三载,自有其道理。
频繁征发,往往意味着前线战事不顺利,不得不追加投入。除非是长平之战那样关系到国运的大决战,否则没有必要。
曹芳此刻关注的重点也不是几百里外的战场,他对曹羲、邓艾等人有信心。他关注的是中原,是冀州。
恢复旧边,需要大量的户口和粮食。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就算曹羲、邓艾打赢了,接下来的事也不好办。
他同意钟毓来行在,也有这个目的。
作为实力最强,受战争影响最小的大州,冀州的经济实力一度是大魏的底气所在,现在依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大军前移,就意味着要从冀州运粮。
而他现在并不想动用冀州的粮食,以免影响刘靖、王广的部署。
粮食在冀州,刘靖、王广就有足够的底气,在适当的时候出击。一旦没有了粮食,他们不可避免的会束手束脚,以免出现僵持时粮食不断的窘境。
这就是势,是他这个天子应该考虑的问题。
至于前线的战斗,那是将领们要考虑的事。
同样的道理,曹芳对荀勖说,你们要关注大局,不要过于关注细节。
将来征伐天下,情报滞后现象更严重,你怎么办?
要有大局观,要有提前布局,这才是你们应该做的。
荀勖碰了壁,只好讪讪离去。
半路上,当值的执戟郎官告诉他。你刚才遇到钟毓了,他停下来和你见礼,你却没注意到,他脸色很不好。
荀勖一听,暗自懊悔,连忙问清钟毓去向,追了过去。
——
曹芳站在山坡上,隐约看到了荀勖的身影,不是回公廨的方向,开始有些疑惑,后来一想,便猜到他大概是去找钟毓了。
不管关系好不好,毕竟是甥舅,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世家之间关系复杂,绝不是好和坏那么简单。
这也导致了处理世家关系要非常小心,尽可能避免引起太大的反抗。简单粗暴的手法只会逼得世家同仇敌忾,温水煮青蛙,各个击破,才是好办法。
所以荀勖去找钟毓,他就算看到了,也会装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