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医生,你给详细说说。”大队长对林言青还是看重的。
看到是林医生说话,村民们也不起哄了,反而很有眼力见的小声下来。
说起知青,还是老知青好些,起码来了那么长时间没整出什么幺蛾子,新来的,就没一个好的。
这林医生,虽然是知青,但人家不仅是个有本事的,还不搞城里人那一套,当谁不知道呢,这有些知青,脸上笑着和你说话,眼睛里却是嫌弃,呸,还以为自己是什么公主王爷呢。
“兔子繁殖率高出栏快,一般三四个月就能长成,而且兔子体积小,打几个箱子就可以当做兔舍用,要是集体养养的多,可以集中管理用刚才严同志说的方法,加塑料棚挖地窖等。”
“如果大家是自己家养,冬天天气冷直接把兔舍,连箱子带兔放到屋里就行,冬季做好保温,春季做好饲养,再养几只种兔,种兔生仔兔,仔兔长成肥兔,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殖。”
兔子长得快大家都知道,再被林言青这么一说,仿佛都看到了到时候家里一窝窝兔子,养肥了都是肉,肉卖了再换成钱。
“这个好,要我说,咱就养兔子!这兔种还不用去买,去那山上捉几只回来养就行,万一养死了那就自己吃了。”
“去你的,我看你是馋肉了吧。”
村民们当场就同意了。
以集体名义养殖,但是分派到各家各户去养,出栏后再由大队统一称重售卖。
要说养猪,那还是个麻烦事,一喂不好就掉肉,搞得人心里压力还挺大,但是这兔子,虽然没正经养过,但是谁小时候还没捉过一两只兔子放家里,随便喂点白菜萝卜就行,好养得很。
要不是每家都有名额不让多养,这兔子母鸡的,家家户户早就多养几只了。
说要办养殖场也搞得人心里七上八下慌得不行,这说成自己家里养就有底了,多养几只鸡养几只兔子,长大了出栏了队里一收,作为集体养殖为集体创收,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最后上河大队一百五十户人家有一百四十九户都举手要养,统计好后,严嘉应表示他可以帮忙购买仔兔,有不想花钱的想自己去山里逮,和他们交代好最后收的时候是有斤重标准的,大队长也都同意了。
至于知青,勉强算一户吧,有想养的大队长也让张国华统计了,谁让这主意是知青提出来的,后边还要严知青帮忙呢,也不能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啊。
“你报了几只啊?我家人多,我打算先养他个五只兔儿。”这是骄傲家里人多劳动力多的。
“咋,说了你还能帮我养?不能帮忙就少打听,你管我养多少。”嘿,不巧遇上个直肠子暴脾气。
“你瞅瞅她,我就问问都不行,这老赵头咋不养啊?他腿脚不是好利索了么。”
自从秋收的时候,老赵头来上工,大家一开始还没注意,秋收身体不爽利来干活的人多了去了。只是时间一长,再怎么马虎眼也看出问题了,不是早就成了瘸子了么,一开始拄根木头棍子,大队长还特意给派了轻松活儿,后来扔了木头棍儿自己走,再过几天,都能挑着担,担上稳稳挑着两桶水大步走了,比队上好些小伙子都利索。
这没听过上工还能越上越精神的。
一打听,原来又是林医生给看好的。
“老赵头家里就他一个人,地里种的都吃不完,懒得折腾呗。”
“哎,你们知道吗,那小光,报了十只!”
“十只!这么多?养得了吗他,自己毛都没长齐呢。”
“还不是穷闹的,要不是怕养不活,我也报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