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妹妹谢谢你!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多年,我越是想摆脱这种状态,就越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你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改!我一定要改……
三个女生正在研究心理学的问题时电视里播报一则消息。
“最近江北与豫东交界一带,发生了多起大客车司机被抢事件。”
几起案件都是用枪逼着司机交出所有钱物,顺从者人没被伤到,有一被枪杀的司机,生前有搏斗的迹象。
初步判断是一个团伙,在这一带流窜作案,目标就是抢劫过往司机钱财。
一时间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路过司机胆战心惊,有的甚至宁可多绕路几里路,避开这一地带。
洛斌他们接到一个案子,压力大是一定的,上面要求尽快破案,还老百姓一片宁静的天空。
洛斌他们正在多方收集线索,寻找突破口。
杨成审讯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案件,发现一李姓男子在交代情况时避重就轻,躲躲闪闪,似有所隐瞒。
故意隐瞒重大案件线索者,一经查实罪加一等,主动提供线索者,视所提供线索的价值予以奖励。
杨成对其施加压力,同时也采取攻心策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代号K是江北、豫东等地犯罪团伙的带头人,他有三处居住点,手里有枪,他有一个弟弟在帝都上大学,老K有一个军师,此人心狠手辣……
洛斌记下这些线索逐一核实。
首先找到他上大学的弟弟,他却是一个读书用功,与同学老师都相处融洽的好学生,谈吐清晰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
没有情况就是有情况,洛斌总感觉哪里有些遗漏,但老师和同学们对此人的评价一致好口碑。
洛斌劝自己把思路清空,不能带着自己的观念看人。
先暂时把弟弟这边放一放,派一人24小时观察其动向。
他开始琢磨那个军师,能让一个团伙头子信任,此人会有什么过硬的本事呢?
对人心狠手辣,原因是啥呢?
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让他变成今天这样的呢?
洛斌推测此人一定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洛斌请示领导,动用特殊手段,把此人的简历找到。
洛斌仔细阅读简历,每一行都不放过。
1968年6月—1978年7月在某工厂当工人。
1980—1983年在豫东兵工厂当工人。
这些信息引起洛斌的疑问。
78年—80年这两年为什么断档,这两年他不会凭空消失,那么他在做什么?
在兵工厂这三年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他继续往下看,一直到最后一页也没有记录这两年所做的事情。
在兵工厂三年居然年年是先进生产者。
第一个问题暂时没有头绪,先研究第二个问题,一个连续三年的先进分子,一个是业务熟练,一个是为人低调、很可能是一个有城府之人。
与其说他是一个上进之人,洛斌更觉得此人来兵工厂的目的性,而且他也没有停止对缺失记录那两年的判断。
洛斌查找这两年的档案,这两年大小案件可不少,其中重、特、大案件不多。
一个抢劫杀人案引起洛斌的注意,这是一桩悬案。
洛斌试图做一个假设。
他调出来悬案的嫌疑人照片,与简历照片一次一次对比。
脸型似乎有点像又不太像。
“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