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和会计面面相觑,戴书记一来就去了周浅浅家,没看到人,直奔卫生所,连学校都不去,标志性的药材都不去。
“还坚持学习,很好。”戴书记看着桌子上摊开的书本,笑着点了点头。
“这里本来作为知青点的,后来我不想住,就自己建造了房子,响应号召扎根农村。”
周浅浅简单了说了,戴书记早就听范锋详细说过了,不过当着村长和会计的面,也没有点破当时她是怎么受到质疑才离开大队部的。
“过段时间还会有知青下乡,先不必安排工厂,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安排。”戴书记说了一个基调。
知青下乡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范锋弄来了很多的粮食,暂时解了燃眉之急,但县城没有那么多的工厂可以安排工作。
所以,短时间内,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的知识青年下乡。
他的想法也很简单,先让知识青年下乡,再在各个乡镇建立起集体经济,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
等于说,让知青在乡下的工厂就业,缓解城市就业住房的压力。
范锋对此也深表赞同,城镇化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就好像他现在给国家那么多的资料,可真正要做一样东西,可能涉及到几十上百个专业以及工厂协同。
三个孩子把鸟雀烤好后,一个个等周浅浅,打牙祭的东西一定要让周浅浅吃到才行。
戴书记看在眼里,故意说道:“不打扰你工作学习了,我们去学校看看。”
周浅浅难得脸红一下。
农村和城市的悬殊实在太大,即使未来有金银花,有各类的工厂,可当前从外表来看,建筑物最好的除了学校,只有养鸡场了。
在逛了一圈后,戴书记迫不及待的进山了。
顺着人来人往踩出来的路,戴书记看到漫山遍野的都是金银花,魏庄的人正在小心的采摘花苞,这些都是钱啊。
“那个是范锋吗?”
“应该是吧,怎么好像村长和会计证都在给他和另外一个人带路。”
“肯定是了不得的领导。”
诸如此类的话语不断传入到戴书记的耳朵里。
“戴书记,那边是养鸡场,那边是修建的鱼塘,干旱的时候可以直接从山上放水下山。”村长介绍道。
“嗯,对外就说是水库吧,别说鱼塘了。”
“合适吗?”会计问道
“合适,每个大队都该合理的修建水库,至少那个王大余在这点上没有错。”
这两年,因着自然条件,被的地方都饿死了不少人,抗旱很有必要,只是这里,临近八里湖,所以对于旱灾理解的不透彻,这里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洪涝灾害。
大水涨起来了,那真的是能淹到房顶的。
还好越往后山走,地势越高也能让大队的人在洪涝的时候有地方可躲。
魏庄的地势相对就高一些。
“鸡鸭鹅是一家,不过得少养一些,不然水质会变差,八里湖倒是可以多养一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灵活多变,不能照搬金银花的集体经济模式。”
“可以在八里湖里养鹅?”会计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