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生,您是需要我当您的买办吗?”
裘一文迟疑着,但是最终还是问出了这句话,语气当中带着点不愿意,这也能理解,这种有志青年当买办,确实有点不符合人设。
“买办?你怎么会这么想?”
不是曹嘉仁看不起裘一文,现在裘一文还真当不了买办。
买办实际上就是后来的代理商,也是需要本钱的,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当的。
现在的裘一文,连去日本留学的费用都凑不齐,哪当的了买办。
买办的存在实际上是和清政府的规定有关的,买卖出现的很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有了。
当时在广州,因为洋人不能离开码头,所以他们的补给品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采购,就需要委托其他人代办,这些人当时就被称为买办。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清朝被迫同意了五口通商,但最开始的时候,洋行还是不能和口岸之外的人做生意。
但是现实的商业当中,怎么可能看着钱不赚?所以这个时候就诞生出来了一种特殊的群体,就是帮着洋行去口岸外做生意的中国商人,这些人就也被称为买办。
这些中国商人首先自己本身就是商人,他们在做自己商业的同时,依靠着自己的商业网络,帮助洋行销售或者采购需要的东西,有点类似于后来的一些外国品牌代理商。
买办的名声之所以会变得那么臭,是因为随着外国列强越来越强势,这些买办借助洋行买办的身份,捞钱的手段也越来越无底线。
现在这个时间段,买办的名声只能说开始臭了,但还没到那种臭不可闻的地步。
“不是买卖就好。我还以为你要和那个韩奈根找孟来财一样,找我当买卖呢”
“那我可干不来那活”
只要不是当买办,当个普通的雇员,裘一文还是很愿意接受的。
“哈哈,你放心,你想当买办,我还不愿意呢,我们公司不打算招买办”
见裘一文接受了自己的邀请,曹嘉仁还是挺开心的, 不仅仅是因为裘一文接受了自己的邀请。
还因为这个国家又多了一个看过世界的人。
日本这个时候可不适合中国人去留学,倒不是因为日本的学术水平有多低。
而是日本这个时候整体的社会思潮,正在向着深不可测的谷底滑行,这种思潮曹嘉仁不想评价。
但他不想裘一文这么一个有志向,有执行力的有志青年,被这种思潮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他可以出去转了一圈之后,选择这种思潮,而不能都没去转过,就接受了这种思潮的灌输。
“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个孟来财谁啊?”
“哦,那是这一年天津最有名的人了,去年这个时候,他还是一个穷的病死了老婆,卖掉了自己小女儿的乞丐”
“也差不多,就是去年这个时候,他遇见了德发洋行的老板韩耐根,当时这个韩奈根也落魄的在大街上卖绣花针”
“谁能想到,这才一年时间呢,那韩奈根成了这天津的大军火商人,这孟来财也置办起了大宅子,现在正打算再娶个老婆呢”
曹嘉仁感觉这有点像是在听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