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在刘伯温家门口看到了太子的仪仗。
禀告之后很快朱标就出来了,朱青正要行礼,朱标火急火燎的拉着朱青道:“老师你来的正好,孤正头疼着呢!”
朱青愕然。
心里苦笑道,来的真不是时候!
…
刘伯温的脸色比起之前红润了一些,看上去也更健康一些,朱青笑道:“刘夫子这是焕发人生第二春了?”
刘伯温苦笑道:“侍御史何苦打趣老朽呢?”
“那算了。”朱青白了他一眼,而后大大咧咧的坐在了刘伯温的对面。
朱标坐主坐,问道:“老师,您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往北方运粮吗?”
这句话问的旁边的刘伯温有些心里发颤。
他惊讶的看着朱青,一时间只觉得震撼无比。
太子居然如此坦然的跟朱青问计,岂不是说,他们之间一个问策一个回答已经成了习惯?朱青,看似什么也没做,可实则,他才是太子身后那个谋士。
刘伯温尚且只敢在太子面前建议一二,从不敢将自己的政策跟智慧展示出来,因为他忧,忧皇帝觉得自己是个隐患。
历朝历代宠臣无数,而最大的宠臣都是从小陪伴君主长大或者给君主出谋划策的那一批。
朱青,显然就是其中一个。
“北方?怎么,北方战事遇到了问题?”朱青诧异的问道。
朱标叹了口气,面露难色的道:“现如今我大明军队几乎重压在北方,一些沿海的地方还能采用海船,可到了山西陕西这些地方,根本无法使用船只。”
“眼下马上又要入冬,朝廷没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持大军后勤。”
“父皇为此事焦头烂额,所以孤想着能不能替父皇排忧解难。孤之前先想的是能不能通过运河来运输,但大运河许多地方尚未贯通,即便是运输也损耗巨大……”
朱青笑道:“新任的那些詹事府官员呢?”
朱标幽怨的看着朱青:“老师是说那些整日在詹事府公房里抠头皮的家伙们?”
他叹道:“让他们打猎斗殴玩蛐蛐他们是好手,可这些事上,孤是万万用不上他们的。哪怕有一点有用的地方,也不至于……”
朱青道:“殿下为何不效仿臣之前所为,让商人参与其中呢?”
“孤可没有让天下商人动心的东西。”朱标道。
“不,你有!”
朱青郑重的说道。
…
根据朱标所说,北方每天粮食的消耗是个天文数字,要不是今年丰收,各地赋税收上来很顺利,朝廷还真养不起这几十万大军。
而运送居然成了最大的一个问题。
这让朱青有些哑然失笑。
元人统治中原九十多年,对中原之地的建设没起多大作用,一些官道老化的老化,坑洼的坑洼,路烂的出奇。而大明显然还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些。
“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朱青笑着回答:“既然朝廷无力运输,那不如就将盐税单独提出来,将食盐买卖的生意给做成交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