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河仓城甚少有那地位能与我相谈的官眷。府州安西的几位女眷中,同知府的夫人虽说知书达理,但他们家子嗣太少,好不容易得来一个儿子,又是体弱多病的。累的她整日担惊受怕,根本就没有那个闲心出门外交。”
“通判府的夫人,我都不想提了。她与她家夫君还真不愧是一对。男子眼界短,女子特别喜欢敛财,头一回来我这的时候,看着那些陈设摆件还有衣服上的金线,眼睛似乎都要冒光似的。”
想到那日的经过,云夫人十分不痛快。忍不住向胡幼繁吐槽:“你说他一个官眷,据说也是官家女子出身。怎么就好像从来没见过钱似的?”
胡幼繁头上冒着冷汗,想着贾安到底将来还要与林英李茂勋共事许多年,还是得向云夫人解释一二。
“夫人有所不知。州府这些年粮食减产的厉害,通判和同知大人为了防止粮食不够引起粮荒,经常会用自己的钱去外界采买粮草防止百姓饿死。”
“可是这钱花了,他们自己家反而还不够用。这身为女子的无法阻止夫君的决策,便只能节衣缩食,想办法节省开支。可能是通判家过于节俭,才会如此。”
云夫人听后恍然大悟,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都是那起子见钱眼开的人了。也罢也罢,下次定要好好向那通判夫人道歉才行。”
胡幼繁听后松口气,总得让云夫人对他们扶安西州的人有个好印象,这样将来吹枕头风的时候,才不会对她们的夫君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吃完晚饭之后,两位女眷相谈甚欢,聊着聊着便聊到了自家的孩子身上。
胡幼繁一聊到自家孩子,脸上就止不住的兴奋:“我们家一共两个男孩两个女孩,此外还有专门请来的夫子,他们家也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所以总共六个孩子。
每日清晨,孩子们一起来就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说句话不怕您笑,着实有些烦呢。”
云夫人有些惊讶,这边关苦寒之地,居然还能请到好的夫子来。
胡幼繁颇为自豪:“后来还多亏了我家夫君的师父。师父他老人家曾经也是在朝为官的,后来辞官归家之后便去了济南的广林书院教书。
幸得他老人家慧眼识珠,收了我家夫君为徒。明里暗里的帮扶我家夫君,否则凭我夫君那愣头青的样子,还不知道要在官场上吃多大的亏呢。”
“举荐夫子也是多亏了师父,这位乔夫子以前也是在广林书院读过书的,还是为举子,只可惜一次意外面上有瑕,没办法再向上一步了。为了操持生计,便被师父推荐给我家夫君做家中孩子的西席。”
云夫人满足了好奇心,随即又立刻追问道:“这位乔夫子才学如何?”
胡幼繁迟疑片刻,斟酌的说道:“妾身不懂这些文章知识,只听夫君说,这位乔夫子的才学极好,若不是飞来横祸,必定榜上有名。
而且这位乔夫子讲课讲的也好,家中小儿都极喜欢听那夫子讲课,都说讲的有趣通俗易懂,好记的很。”
岂料云夫人双手一拍,仿佛听到什么好事一般:“那可太好了。”
胡幼繁不明所以的看着她,就听云夫人说道:“好妹妹,不知可否让我家儿子去你们私塾读书?”
胡幼繁大吃一惊,这将军的儿子居然要去他们那私塾读书,这可如何是好?
“云夫人使不得,将军何等英才,夫人又蕙质兰心。你们若是想要让公子读书,完全可以寻找到合适的夫子,为何一定要送到我家来呢?”
云夫人不提也还好,一提到这个话题,便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有所不知,我家那小子这个性子顽劣的很,这些年我不知道从京城江南文盛之地请了多少好的夫子,都被他气走了。”
“之前我曾经把他送回京城去,想着让他去国子监读书,让国子监那些师傅们压压他性子,没想到这混小子竟然殴打同学反驳夫子。这下子,全京城都知道这小子有多么混世不堪。
没有办法,只能把这孩子接回来,免得养到京城文不成武不救,反而还把孩子给养废了。”
说着,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抓着胡幼繁的手说道:“好妹妹,我实在没法子了,这边关,也没什么好的教书先生,所有能请的夫子,我们都试着请过,但无一例外,一听到是我家孩子直接摆手,说是不去。”
“好妹妹,就圆了我这心愿吧,让他去你们家私塾读书,不说别的,最起码读些文章总是可以的吧。
我实在不希望将来所有人谈及夫君的时候,都提到他有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纨绔儿子,这让我如何对得起慕家祖宗?”
说着说着,云夫人慢慢的流出泪来,胡幼繁哪里见过这阵仗?手忙脚乱的哄着,后来实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答应。
而慕夫人见自家那混小子,终于有了去处。嘴角轻轻一勾,终于能够找地方收拾那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