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的赋税主要分为地税和人头税两种。
地税顾名思义,根据家庭所占土地面积进行收税,再根据土地所产出的粮食按照税法中规定的份额进行交税,大周朝规定的份额是六四分,即朝廷占六成,百姓占四成。
收粮的衙役们会用一种特殊的漏斗状的容器进行收税,百姓们拿着自家准备上交的粮食倒在桶中,直到衙役们确定数量够之后才会喊停。
这个桶也是可以做手脚的,比如故意在收粮的时候,哐哐的踢上两脚,将原本堆积的粮食摇散,这样就可以装更多的粮食。
那还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的只会更多,比如私底下偷偷威胁那些在地里刨食的百姓要他们多装上半成粮食。
到时上交的时候按规定上交好六成粮食,自己在偷摸的拿走半成中饱私囊,这样的事情在整个大周朝都是十分常见,屡禁不止的。
贾安能做的也只是在收税之前,让心腹收走所有装税的容器,仔细检查里面的漏缝是否过大,如果有就及时找工匠将其补平,让那些习惯性踢容器的衙役们可以少踢几脚。
总要给底下的人留口饭吃,否则饥寒交迫之下,这些百姓们忍受不住压迫揭竿而起,史书上也不是没有过此类事情发生。
其二就是人头税,根据每家每户的人头进行收税,大周朝主要以地税为主,人头税为辅。
7到14岁的孩子,每年上缴一定的钱, 谓之口赋。
15岁以后,孩子成年了, 有能力挣钱了, 所以要征收更多的人头税, 叫算赋。
算赋一般征收到这个人到65岁为止,意思就是65岁以后你没啥工作能力了,该退休了,所以就不用在按人头交税。
具体到每个朝代, 这个年龄会有放宽或者收窄, 比如汉朝一度将口赋下调到三岁到十四岁。
人头税最可怕之处在于, 只要你活着(7岁到65岁之间),不管你有没有地, 家里又没有钱, 穷困潦倒还是富甲一方, 你都得交税。
就算碰到饥荒年颗粒无收, 你这个人头谁也跑不了。
大周朝倒是没有那么压榨百姓,将年龄下调到60岁,但也不过只是下调了五岁而已,更何况古往今来的贫苦百姓,有几人是能活到古稀之年的?
也因此极易发生弃老现象,即将老人遗弃在深山野林,而那些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老人为了不拖累家中子女,也只能含泪的跑到深山老林里去喂狼。
贾安在扶安西州城中还是会见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的,只是再大些年纪的老人就看不到了,也不知道是在家中养老还是被……
一想到有这种可能,贾安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宁愿相信这些老人是被子女接回家中颐养天年,也不愿相信有人真的能够狠心将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遗弃到野外去。
只可惜现在事情这么忙,他抽不出空来,否则他非得找人仔细打探一下,扶安西州城中老人的具体年龄和数量。
现在整个州征收粮食,主要是小麦,其次就是豌豆,莜麦之类的,另外还有重要作物油麻以及牛羊马骆驼之类的东西。
光是为了计算重量和将粮食银子记录在册,整个衙门便派出不少人,甚至贾安还将自己府中的账房,各类识字的会懂算术的下人们也一并拉了过来。
苗修作为幕僚也跟着贾安没日没夜的在衙门里面工作,衙门上下已经许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
胡幼繁担心这样下去会把他累坏,便让人送了鸡汤给贾安,让他注意休息。贾安喝完鸡汤,却只是吩咐下人让胡幼繁照顾好家中的小孩女人,不用担心自己。
而贾涵看在眼里,向贾安进献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表格。他虽然不是会计专业的,但是一般做账用的表格他还是会画的,毕竟信息时代,谁还不会用一下电脑。
贾安收到贾涵给他画的表格之后,见上面清晰明了的将各类账目非常清楚,顿时大喜过望,他倒是没想到自己儿子在算账上居然有如此天赋。
等到贾涵考中了进士,一定要想办法把他送到户部去,说不定以贾涵的才能还可以在户部发光发热。
而苗修则根据贾涵画出来的模板,灵光一现,根据衙门的情况,制作出了不同的表格,汇总在册,于是此次秋税,按照这表格,明明白白把所有信息记录上。
衙门上下一心,整整折腾了三个月,此次秋税才终于收完。
等到朝廷来的收税大臣将扶安西州的秋税收走送回京城的时候,衙门上下终于松了口气,上下官员,哪怕只是最低等的扫地的仆人都累的唉声叹气。
“总算结束了,这收税还真不是人干的活。”
“就是,这都几个月了,我一天好觉都没有睡过,每天都是想着赶紧催那些贱民交税,偏偏一个个畏畏缩缩慢吞吞的,看的我都直接想抢过他们手上粮袋了。”
“行了。哥几个都别念叨了。走,下职之后,咱们去城里面喝顿酒吃好的,好好庆祝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