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贾府。
深秋肃杀,一股寒意席卷阖府上下。只因贾家真正的当家人贾寰已经病重难愈,只剩下一口气吊着了。
自贾寰生病以来,贾家人请了不少有名的大夫,就连太医院的院正都被请了过来,可惜李太医瞧过之后,也是无奈摇头。
“准备好后事吧,病人估计也就这么一两天了。”
孙氏此刻已经全白了头,被两个孙子搀扶着。她殷切的希望能从这位最出色的太医口中,得到儿子还有救的消息。
在听闻贾寰确实没救之后,顿时两眼一翻,在所有后辈惊讶的目光中晕倒过去。
贾安作为在场唯一的男性长辈,只能请求李太医帮忙给孙氏看一看,顺便呵斥鸡飞狗跳的下人们,要求他们各司其职,不要乱动。
好在李太医实乃圣手,扎了几针之后,孙氏便醒转过来,她醒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求要去见儿子。
贾安无法安抚她,就只能无奈的搀扶着孙氏来到贾寰的病房。
房间内,一年前还气宇轩昂,神采奕奕的贾寰如今已经魂销彻骨,面黄肌瘦。
沈思双红着眼在一旁细心的喂他药,可惜贾寰此刻已经出气多进气少,连药水都只能含着咽不下去。
孙氏拄着拐杖被贾安抚进来,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她心疼的当场哀嚎:“我的儿,怎会如此啊?你也要学你弟弟那般,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也许是孙氏的声音太大了原本还在昏睡中的贾寰被叫醒了。他剧烈的咳嗽起来,一旁的沈思双连忙放下药碗将人扶起,用手摸着胸口,希望能让丈夫好受些。
贾寰就这样倚靠在沈思双的怀中,连说话都费劲:“儿子恐怕没法侍奉母亲终老了,还请母亲保重自身。”
孙氏老泪纵横四海颤抖的手抚摸上儿子的脸颊,却发现这孩子不知为何已经瘦到骨头都露出来了。
“沈氏,你是怎么照顾他的!怎么能瘦成这样?人参当归鹿茸这些好东西没给他吃吗?”
沈思双沉默的低下头去,如今这生死攸关之际,她也不想再理会婆婆那一向刻薄的言语。
反倒是贾寰又咳嗽了几声,一边喘气一边劝道:“母亲,不怪她。是我这身子着实不顶用,再好的药材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何必浪费那个钱呢?
家里孩子不少,以后要用钱的地方也多的很,没必要浪费在我这。”
孙氏急得连忙用拐杖锄地:“你说的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再好的药材,再多的钱,若是人没了留着又有什么用!
他们不给你吃,我拿给你吃,正好我库房还有上好的老山参,我这就给你拿了。”
说罢,不顾贾寰的挽留,在贾安的搀扶下慢悠悠的就朝外走去。
这人们也为着孙氏突如其来的想法,开始忙碌起来,到处翻找库房中的东西,就是为了找到那根所谓的老山参。
但可惜自贾府败落以来,好东西要么就是被抄家的时候抄走了,要么就是被用掉了,哪里还有什么老山参呢?
贾安看着这乱象忍不住摇摇头,随即叫来胡幼繁让她帮忙看着一下孩子们。
胡幼繁抬头看了一眼房间的方向。低声道:“公公和四弟那里可需要派人去看看?”
贾安沉默一阵,有那么一瞬间,他是真的很不想管这两人,虽然是他的至亲,可如今贾家败落成这个样子,全拜他们所赐。
卢氏挨得近自然听到了胡幼繁的话,也难堪的低下头去。
“去找一下,看看能找出多少银子。咱们去打点一二,好歹让父亲和四弟上路能安稳些。”
贾安说完又忍不住他叹了口气,他们贾家从元延帝开始,经过泰康帝十年的积累已经算是不错的家族了。
可偏偏贾茁和贾宜不知道脑子抽哪根筋筋,要掺和进夺嫡的事。
泰康帝虽然不满意太子,但也从未废过他,偏偏贾茁和贾宜窜上窜下的加入四皇子的队伍,去谋夺那至尊之位,想搏一搏从龙之功。
到时候贾茁就是正儿八经的新帝外祖,是何等的荣耀。
至于贾宜,他这些年仕途一直不顺,卢家又给不了他很好的助力,那他就只能自己想办法钻研。
偏偏前面还有三个出色的哥哥挡着,就连最不起眼的贾安在外面都是四品知府。
贾宜若按照正常的官路升迁,那他得到何年何地才能坐上那四品官以上的位置。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们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泰康帝英年早逝,在登基的第十年便驾崩了。
因其生前并未废太子,按照礼法,众大臣们自然是要拥立太子登基。
四皇子,贾茁贾宜等人明里暗里的折腾,想要污蔑太子弑父不配为君。可惜却是秋后的蚂蚱,直接被以太子为首的守旧派给按下去了。
到最后四皇子本人削去爵位,直接贬成最低等的奉国中尉,还被扔东北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去。
贾淑柔作为四皇子生母,则被当今太后囚禁在后宫之中日夜折辱,听说身子也不大行了。
贾安他们倒是也想过让太后放过她,可惜他们现在自身难保,贾茁贾宜因为直接参与了夺嫡之争,被直接拿下打入大牢。
而贾寰作为两任皇帝心腹,贾家在朝堂中地位最高的人,自然也成为被针对的对象,各种打压欺辱!
就连以往发明创造的各种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也被视为奇淫巧技,误国之术,被焚烧禁止。
即便贾寰本人在朝堂上列出各种数据,证明这些东西不会影响朝堂,只是改善民生的东西而已,可惜在新帝和太后等守旧派眼中,这类东西若不能为自己所用,倒不如毁的更好。
而贾寰在劝说无用后,联络了诸多旧友,许多同僚一起上奏,恳请新帝太后收回成命,至少根据情况而言,保留一部分成果。
但在新帝和太后眼中,这是在威胁他们,更加坚定他们要打压贾环等革新派的动力。
以贾寰为首的革新派,是泰康帝登基第三年起提出的一个想法。
泰康帝登基以来并发现,大周朝的财政,军政均已出现僵化的情况,若不及时进行改革,恐怕朝政会一直僵化下去,直到无法灵活运转,恐怕迟早会覆灭。
泰康帝召集了许多有为之士商讨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以贾寰为首的技术人员提出,以各种新颖的技术改革生产力,激活经济,增加税负。
以另一支为首的政法派则是确立法令,改革各种政策。再结合贾寰的许多技术,两者相合效果会更好。
泰康帝十分欣慰,经过多番商讨之后。正式在朝堂上宣布要变法图强。
可惜自古以来,变法都会遭受到各种阻碍,以当时的张皇后和太子为首的守旧派极力反对,但因为泰康帝的极力支持所以处于下风。
本来经过七年的变法已经有所成效,只要再继续进行下去,未尝不能为大周朝多延续一两百年的命。
可惜,这一切都在泰康帝病逝之后戛然而止。
身为守旧派的太子登基,称嘉武帝。
嘉武帝上台之后,不顾三年守旧祖训,直接罢免了不少革新派成员。
贾寰虽没在当时就被贬职,可在之后的时间里受到了各方的冲击,即便贾寰再怎么能干出色,身边能与他相互支撑的人越来越少,他一个人也难以为继,最后彻底败落。
尤其是嘉武帝借着收拾四皇子党羽的名头,将贾寰也打入其中,为的就是彻底将贾家给陷入泥潭之中。
贾寰本人并未参与到夺嫡的纷争中,即便嘉武帝再怎么不相信,皇家暗卫始终都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于贾寰参与过夺嫡的证据。
没有证据便构不成犯罪,嘉武帝总不能当着天下众文臣的面,只因为贾寰与他政见不合就弄死他吧。
所以在极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嘉武帝只能捏着鼻子把贾寰放出大牢,可惜在大牢里面呆了一年之久的贾寰,此时身体已经垮了。
而贾安也在当时的混乱之中被停职,带着家人离开苏州返回京城。
也正因如此,在贾宇病逝,贾茁贾宜被抓,贾寰病重的情况下,贾家仍旧还有人能主持大局。
贾安掀开门帘进去的时候,沈思双已经擦干眼泪,站到一旁露出僵硬的笑容,很温柔的对他说道。
“三弟,你过来吧,你大哥有话对你说。”
贾安看着昔日高大伟岸的大哥哥,如今病入膏肓的样子,十分心痛。这些年,他一直在外,也没能帮着贾寰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