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名字里带着“融合”两个字,那言下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总的说来,虽然由于彼此的运行机制和现实问题,两边不可能变成真正的“一家亲”,但不管如何,由于彼此都给另一边提供了一条曲线进步的可能性,又有人能在内部说得上话,因此只要央地融合/地企融合工作推进的好,的确可以减少避免许多冲突的矛盾。
只不过很可惜,思路虽然不错,但弱势的一方是没有多少资格跟强势的一方联姻的。
在94年以前,主管单位跟地方国企搞“地企融合”很容易,但想跟央企搞“央地融合”,却是没那么容易;
不过这种情况在94年以后逐渐反了过来,变成央企想要跟本地主管单位搞央地融合开始困难了起来。
无它,强弱掉转了而已。
只不过东营这边的情况很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很有些不一样,打从建市的那一刻起,央地融合工作就从来没顺利过……哪怕指挥部这边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主动寻求这种融合了。
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
东营这座城市虽然是依托着石油资源,依托着指挥部,才在短短二十年间从一个小村庄变成一个地级市的,
但由于从一开始,本地的工农关系就没处理好,这导致双方的恩怨越积越深。
想想看,一个在二十年间从无到有的城市,系统班子和执行基层的主要成员会是来自于哪里?
那必然是本地人居多啊!
当整个本地系统的人员,上上下下全都对指挥部产生了抵触和排斥,甚至就连大部分的本地居民都对指挥部有偏见,在这种群众基础下,你觉得他们会愿意跟你寻求融合?
做梦吧你!
因此,当这种情绪形成了生态文化之后,就算你换了东营这边的领导也无济于事……正副班长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必须照顾到本地系统的感情,没有了本地系统的支持,许多工作你就等着停留在纸面上吧!
要不然,你以为杨默当初为什么第一个拜访的是叶涛这位常务,而不是德州的正副班长?
总之,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排斥之下,指挥部这边的央地融合工作可谓是举步维艰。
东营这边倒是时不时地交流一些人进来混点编制和资历,但指挥部想要交流一些干部去本地挂职,却基本上全部遭到了拒绝……就算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也是安排到一些无关痛痒的部门。
但与之相对应的,东营这边对于推进“央地合作”,却显露出了极高的热情。
只不过,这种“合作”与其叫做合作,倒不如说是在单方面打土豪。
总之,只要东营这边一缺钱了,立马就会过来溜一遭,这种情况哪怕放在后世也没有任何改变。
也正是因此,东营指挥部才在整个石油系统里变成一个人人都可以调侃的笑话,一些看他们不爽的人,更是私下里冠以“猪圈”的称号……虽然整个石油系统的单位都面临着本地工农关系的难题和挑战,但像东营指挥部这样被动的,的确可以算作是独一号了。
只不过没办法,前世因后世果。谁让指挥部这边太过傲慢,在一开始就没认真处理本地工农关系呢?
几十年的恩怨积累下来,就算天王老子来了都没辙。
所以,这座城市东西两个城区宛如两个不相干的世界,后世在西城区就连打个滴滴都没人接单,而没有车的油田人只能使用“东营出行”这款APP不计价出城等种种怪事,等你了解其中的缘由后,也就见怪不管了。
……………………
只不过,杨默有些没想通的是,东营那边虽然经常过来“化缘”,而且化缘的金额一直不小,但据他所知,每次顶多薅个几百上千万就完事了,往年一整年加起来也不过刚刚突破九位数,怎么今年一口气就要薅那么多?
就算是今年有着“喜迎亚运”的名号,就算东营是火炬传递点之一,这也不该啊?
听到杨默的疑问,穆思远苦笑一声:“因为国家打算推行分税改革了……虽然现在只是在跟广州那边谈,想让他们作为试点,但不久前工作会议上的态度很明确,这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所以,东营这边便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杨默顿时恍然……原来如此!
于1990年在工作会议上提出、并在1994年正式开始实施的分税制改革,虽然说根源在于朝廷已经难以承受越来越重的财政负荷,但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却绝对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以后最重要的一道分水岭,整体来说,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然,对于各地的主管单位来说,分税制的出现,不但意味着来自朝廷的转移支付比例降低,更多的需要自己自力更生发展经济,也同样意味着他们的身份出现了一种微妙转变。
如果说在实施分税制改革以前的地方主管单位是总部直辖的部门主管的话,那么在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必须要走上公司化运营道路的他们,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各子公司的总经理和职业经理人。
既然身份和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那面子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对于地主家的傻儿子们也自然不会客气,能多薅一点是一点。
虽然说这种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地区要直到千禧年以后才会彻底转变,但东营可不是其余地区,几十年的恩怨积累下来,一旦嗅到了风向的转变,立马就不客气了起来。
看着杨默在那沉思,穆思远长长叹了口气:“说起来,我其实挺羡慕钻探一公司的。”
“虽然你们是是外来的西南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也面临着严重的本地工农关系挑战,但最起码你们没有像我们这边闹的这么僵,所在临邑也只是一个县而非地级市。”
“更重要的是,在去年你们还没嗅到风声的时候,就主动出击,通过一揽子大规模的央地合作项目,极大地缓解了跟临邑县群众和主管单位的关系,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央地融合,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起来;”
“更关键的是,你今年年初就主动出击,跟DZ市尝试进行深度合作,虽然后来大家都看出来了你是为了大华公司的主动权,打算绕开我们开辟第二战场,但不得不说,随着商业示范区的成功,你、以及钻探一公司,跟DZ市主管单位打下了极好的关系基础……眼瞅着分税制改革要不了几年就要正式实施,你们钻探公司在这一块简直是占尽先机啊!”
说着,穆思远有些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有些时候我都在怀疑,你们到底是运气好误打误撞呢?还是小默你有着未卜先知的能力……又或者是有什么特殊消息渠道?”
不管是什么事情,时机都很重要。
如果是国家打算推行分税制改革的消息正式被确定后,像钻探公司和大华公司这样不惜重金主动寻求跟地方主管单位合作的企业,固然能赢得当地的举手欢迎,但那也只是欢迎罢了……大家都不是傻子,你的目的是什么,人家都清楚,双方因利而合,换回来的顶多也就是一个相敬如宾的态度而已。
但杨默这边是在这消息被确定之前就主动砸下巨资跟临邑和德州的主管单位进行合作的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这个各地主管单位艰难迈步的经济寒冬期,在没有上层的文件要求下,你不遗余力主动靠近和合作,非常容易获得主管单位的好感……锦上添花永远不及雪中送炭来的有价值不是?
更何况不管是在临邑还是在德州,杨默整出来的动静非常不小不说,向对方提的要求也并不过分……最起码相比于本地主管单位最终的收获,杨默提的要求并不过分,甚至于事后在许多人看起来还过于保守了些。
那亮眼的成绩,加上这种并没有趁火打劫的做法,怎么可能不获得本地主管单位的好感甚至是感激?
在华夏,小至个人,大到系统,甚至是一个城市,同样也是也要讲人设,讲形象,讲人情和因果的。
不管是出于利益考虑,还是出于人设和感情考虑,可以想象的是,这两地的主管单位在未来一段相当不短的时间里,会对杨默,对钻探一公司大开绿灯,但凡是对方有所求,都会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甚至还会主动帮他协助一些工作。
这是源于华夏独有的ZZ智慧,未必跟直接利益有关系,但却一定有长远的综合考量。
因此,当突发事件来临,从未如此亲身地体会到本地工农关系重要性的穆思远等人,在心里短暂地复了一下盘后,对杨默的感官,着实有了不小的改变。
不管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也好,还是另有消息渠道也罢,又或者真的具有非同凡人的洞见性;总之,与这个年轻人一对比,当初负责指挥部工农关系工作的那些干部,统统都该拉出来抽上九九八十一鞭子!
想到这里,穆思远叹了口气:“总之,今天的会上固然是吵的天翻地覆,大家伙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慌了神;但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管你们那边明年的特别拨款是不是会被大幅缩水,但至少在大华公司这一块,东营这边不会再对你指手画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