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登凤阙 > 第309章 皇帝的私心

第309章 皇帝的私心(1 / 2)

 推荐阅读: 悠闲人生:从玩盆景开始 全球末日,我为国家守太平 极品护卫 直播:我幻想的黑科技成了现实 原神:我在提瓦特开启聊天群 武术冠军就是能打,异界怎么了 赌石之石破天惊 园丁弱?我率领植物镇压万界 崩坏:穿越开局遇到格蕾修 全民:神级辅助,开局投效国家
最新网址:hbcjlp.com

七月底,北原也因干旱导致草场大幅度减少,牛羊无处放牧,各部落之间为了争抢草场发生了内斗,暂时无暇顾及战场,再加上这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双方都出现了粮草供应不足,最后经双方协商,同意休战议和。双方签完休战书后半个月,夏侯渊率赤羽军主要力量回京复命。

而被独孤彻秘密派往涂川暗查情报的夏侯翊也在夏侯纾从岑州回宫的后几天回到了京城。据他查到的情报显示,濮王这几年看着风平浪静,一心打理封地农耕和经济,实则是在韬光养晦,而且派了很多探子入京。最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与北原和西岳两国都有勾结。

独孤彻听闻之后当即打开南祁堪舆图查看起来,神色十分凝重。

涂川位于南祁的西北方,那里地广人稀,土地贫瘠,气候也比较恶劣,水资源尤其稀缺,是个洗澡都不能自由的地方,比起纪王在东南方的封地洛河,相差不是一点半点,可以说除了土地面积比较大,完全没有优势。

独孤彻当初将涂川封赏给濮王,确实是存有私心的。

独孤彻登基之初,他身边的跟随者就多次提醒他濮王狼子野心,让他务必多加提防。他皆是一笑置之,不予回应。追随者们以为他是念及手足之情,还曾私下抱怨他妇人之仁,恐难担大任。

独孤彻从不多做解释,却常常当着朝臣的面夸赞濮王胸有沟壑且足智多谋,是他们兄弟几个里面最有才华之人,所以在朝臣们议论封赏亲王的时候,他就打着钦佩和考验的幌子,将面积最大情况最复杂的涂川封赏给了濮王,盼着涂川在他的治理下逐渐繁荣昌盛,走向辉煌。

濮王戴着一顶胸怀宽广,足智多谋的大帽子不好推脱,只能哑巴吃黄连,心不甘情不愿地接管了涂川,随后就在独孤彻和朝臣们有意无意的催促下远赴堪称蛮荒之地的涂川就任。

然而濮王刚走,独孤彻转头却把面积最小,但是地势平坦且物产丰富的洛河封赏给了纪王,言明纪王是先帝最疼爱的幼子,年纪尚小,不懂得经营之道,便把富饶之地封赏给他,少让他辛苦些。而且在纪王满十五岁之前,由朝廷派人帮忙打理洛河大小事宜。

当时除了濮王的人,几乎满朝文武都在称赞独孤彻为君知人善任,为兄仁慈大义。把自己的亲兄弟安置在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正好与东北方的襄王以及西南方的陵王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一起拱卫京师,既彰显了他的帝王风范谋略,又让两个亲王都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视。

濮王对此不作评说,一心一意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好让那些暗地里嘲讽他的人看看他的本事。而他不愧是独孤彻亲口认证的先帝子嗣中最有才华之人,自他接任涂川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一方面,他下令开垦荒地,并建造蓄水池,将春日的雨水和冬日的积雪全都积蓄起来,待农耕时用来灌溉庄稼,另一方面,他通过银钱和土地奖励等方式鼓励封地百姓结婚和生育,还吸引了不少附近贫苦民众到涂川定居。几年来,涂川的耕地大幅度增加,人口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三分之一,上缴朝廷的赋税也一年比一年多。因此,涂川的百姓都十分爱戴濮王,甚至许多住得比较偏远的百姓,心中只有濮王,不曾知道皇位上坐着的究竟是谁。

天底下就没有哪一个身居皇位的人愿意听到自己的子民心中只有臣,没有君,所以独孤彻对自己这个才华横溢的四弟格外的关注。看着濮王把涂川经营得日胜一日的繁华,独孤彻心里既高兴,又郁闷。高兴的是自己的子民能够安居乐业,不受流离之苦。郁闷的却是这份荣耀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自己的兄弟,也是自己最大的对手。

有时候独孤彻也会想,他对自己的两个手足其实已经很用心了。虽然他给濮王的是一片几乎等同于莽荒的不毛之地,但是那里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正需要濮王这样有见识有谋略的人去改善,才能让涂川的百姓慢慢过上好日子。百姓安,则天下平。而且涂川北边与北原接壤,西边与西岳相邻,如果派其他藩王或者大将驻守,他担心别人生了异心,拥兵自重或者通敌卖国。而濮王再怎么说也是先帝之子,是南祁的亲王,总不至于自降身份地卖国求荣。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让濮王接管涂川,是最明智的选择,即便是放到现在,他依然这么认为。

至于给纪王的洛河,他也是想尽了办法来周全。尽管在纪王十五岁之前一直是由他指派朝臣帮忙管理,但是等纪王满了十五岁,他立刻就把自己的人扯了出来,还把洛河那几年的所有收支情况事无巨细地给纪王说了一遍,没有半分私心。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即便他这般用心良苦,濮王还是没有把他当成自家兄弟,竟然联合敌国来对付自己。

独孤彻看着堪舆图久久的沉默,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回过神来,命夏侯翊继续暗中盯着璞王的动向。

夏侯翊领命而去。

独孤彻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因为没过几天,京中便开始流传着一些对朝堂稳定不利的留流言,说当年先帝在弥留之际曾留下口谕,要将皇位传给皇四子独孤衍,而众人却碍于独孤彻当时有勤王救驾之功,矫召不传,拥立了独孤彻为帝。可独孤彻登基多年,膝下子息零落,从去年起,宫中便发生了不少骇人听闻的大事,紧接着又是北原进犯,战事久久无法平息,岑州也经历了几十年难遇的干旱与蝗灾,这是上天的警示。甚至还传出真正有德有才的君主应该是璞王独孤衍。

流言传了一阵子,言官们纷纷上奏要肃清朝纪,彻查造谣传谣之人。独孤彻却不慌不忙的摆了摆手,说八月底是宋太妃的生辰,传令让璞王在中秋佳节前回京探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