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并非基地,由于极地冰原的特殊性,他们的根据地仅有白鸥号。在冰面上作业,只是用于构建类似交通站一般的小型冰船停靠点。
这是一种为极端环境设计的双保险的交通工具,其本身足够轻盈,可以在冰面上行驶,一旦冰面裂开,还可以启动航行模式破冰而行。
考虑到人生地不熟的海神星冰原环境,这样的“交通站每隔预定线路的几公里便设置一个,配备有观察周围情况的环境机器人和各种补给。
当然,冰船本身也将采取饱和式供给,不但能让远离白鸥号的科考队员在遇到意外时回到补给点,也能供留守白鸥号的人顺着线路前往救援。
“看起来已经有冰船运过去了,我们也该前往一号站了。”姚静建议道。
两人身后,开始有留守成员将物资搬到补给点。
他们终止了谈话,朝白雪皑皑的冰原走去。
他们来到冰原上最近的补给点时,一个带着类似旗杆标志物的方形楔子已经立了起来。
这楔子并非打入冰层,而是和周遭的冰面紧紧结合,除非四周化冻,否则承受比探测结果高三级的极地风暴也不在话下。
楔子大约有成年男子的小臂般粗,纯黑色,里面集成了各种侦测和信号装置,甚至考虑到冰面破裂,自带的浮力系统也能让身在茫茫冰原的人们用终端甚至肉眼,发现它的存在。
四五台冰车停放在楔子周围。与楔子不同,它们有着浅黄色的外观,与蓝星的越野车有些类似,只是考虑到冰面的设计荷载,每台车最多只能乘坐三人。
当姚静小队的成员正在检查冰车的发动情况时,另一个小队的最后两人正随着车队离开。
“车辆自检正常,人工启动正常,可以离开。”那名测试冰车的小队成员从车里下来时,让姚静稍稍一惊。
“余升?你已经痊愈了吗?”
她与在星巢时一样,在白鸥号上时,也尽量避免与成员接触。毕竟名单是她发下去的,而对于赵杨的执行,她很放心。
只是她记得,自己交出的名单中并无这个几个月前还神志不清的小伙子的名字。
“报告指挥长,身体已无大碍。”余升一板一眼地回答,似乎在用坚定的眼神让领导放心。
姚静用征询的眼神望向赵杨,对方只是简单回答:“考虑到本次任务重要性,根据夜莺号管理规定,我有权加派人手确保完成。
根据我的观察了解,余升拥有完成类似任务的过往经验,所以将他临时编入队伍之中。如果你提出反对意见,我可以令他返回白鸥号,派另一名成员补入。”
“可以前往。”
“保证完成任务。”听到了姚静的结论,余升在一旁立定说道,“只是赵执行长和总指挥,是否要留下一人坐镇白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