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队长站在几近二百人的队伍跟前,拿着一把锃光瓦亮的镰刀喊道:
“俗话说得好【小麦不受三伏气】,咱们就要在头伏前开镰!
赶在三伏天前,一个月内把咱大队三千多亩地的小麦都割完!
否则过了三伏天掉穗就白瞎了!
今天开始,全大队能上的老少爷们,老少娘们!
都给我早起割麦子,搬麦捆子去!
割麦子是个哈腰撅腚两手不着地,累死人不偿命的活,咱们大队的铁匠刘师傅提前好几天就把镰刀给咱磨出来了!
昨天咱们妇女主任特意组织了几十个劳动妇女,给咱们大家杀了一头猪,在原来的大食堂包了肉包子!
中午就给咱们大队每个积极劳动的同志加餐!
同志们!咱们一定要加把劲做好麦收工作!
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信任!
等交公粮的时候,给组织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准备,出发!”
石队长最后挥舞了一下手里闪闪发光的镰刀,全大队的男女老少,能出动的都出动了,激情昂扬地,浩浩荡荡地向麦地出发!
此时的太阳刚刚爬上屋顶,麦穗和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石队长已经站在麦地东面一角打头的位置,把镰刀在头顶上大力一挥,顿时在他头顶闪现出一道寒光冽冽的弧度。
石队长弯下腰,撅起腚,大声喊道:“开镰了!”
在绚丽的晨光下,麦田前瞬间寒光疏影刀闪风鸣,一阵唰唰声后,金色的麦浪就一点点消失了,寸余长的麦茬子地上,站立着一个个金黄色的麦捆子。
……
李宁菲呆愣愣的看着这一切,这是生活在现代的她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场面。
不到二百人的队伍,展现给她的震撼和激情,却是前所未有的!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朝气!热情!纯朴!和希望!
王小丽和马改华来到李宁菲身旁,说道:“宁菲同志,咱们知青干不了这么重的活,每年咱们都干搬麦捆子的活,你跟着我们慢慢学就可以,咱三个正好挨着。”
原来,就在刚才李宁菲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的时候,小队长已经给她们分好了工作。
李宁菲不会干活,只能懵懂地点点头,把她俩看得咧开嘴笑了起来。
然后她们掏出裤兜里的套袖,套在两只胳膊上。
李宁菲有样学样,也把自己的套袖套好。
她俩满意地看了李宁菲一眼。
“走吧,咱们也赶紧去搬麦捆子去吧!别被他们给落下了!”
说完,三人就急急忙忙地去了地里。
前面一个壮汉负责割麦子,后面就有一个知青或妇女搬麦捆子。
小心翼翼的把捆好的麦子,搬到牛车或马车上拉到生产队的打麦场上。
在搬动捆好的麦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扔,不要让麦粒掉下来了,否则就白瞎了。
有经验的老农在打麦场,就会把麦捆子一个一个码成麦垛,等着割完麦子统一打麦子(脱粒)。
这是个技术活,下雨不能漏水,露水也不能漏,否则,还等不到脱粒,里面的麦子就会因为潮湿而发霉。
PS:查了很多资料,希望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一些大丰收的劳动场面,一个很震撼人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