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人均工资只有二三百块钱,而那时候一片纸尿裤就得卖到三块钱。
大约是到了90年代末,也就是97、98年的时候,基本上婴儿纸尿裤还没有完全普及到各个家庭。
就是因为它的价格昂贵,因为高分子材料全部进口,木浆也是基本上进口,这两种原材料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
而无纺布,当时国内的一些无纺布工厂也不发达。
90年代的时候,连国内的卫生巾工厂都很少,当时国内的技术很落后,这时候基本都是外资品牌垄断了这个行业。
而且,当时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没有达到那么高。所以说,那会儿纸尿裤市场份额很低,全国也都是基本上靠进口,只有一小部分家庭收入比较高的人群才能够使用这个产品。
一直到了2005、2006年左右,国内一些工厂企业才开始尝试着制造出纸尿裤,就是为了抵御国外几个大品牌的市场垄断。
而现在才是1985年,王敬修的工厂就可以自主生产高分子材料、木桨和无纺布了。
虽然成本也不算低,但一片纸尿裤的售价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块钱以内,这就极大地扩大了可使用人群。
双职工家庭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有一百块钱,如果家里有个婴儿,为了方便晚上不再起夜给孩子换尿布,一晚上用一片纸尿裤就可以撑到次日一早。
夫妻双方的睡眠质量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利于白天的认真工作,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率。
而这样一个月的费用只需要30块钱就够了,大概是一个家庭十分之三的收入,至少还可以接受。
不过,勤劳俭朴的普通百姓大多都习惯了带孩子的辛苦,很多家庭还是舍不得花这些钱给孩子戴纸尿裤的。
在他们看来,有这些钱还不如买肉吃!
所以,在推广纸尿裤的时候,王敬修也比较头疼。
李宁菲给他提了一个建议。
“修哥,你们可以生产一些试用装啊!试用装一袋两片或者一片,用成本价往外出售或者做活动的时候白送出去。再写上宣传语……一片可以安睡一整夜!
这样肯定会有年轻爸妈愿意尝试。等他们用了纸尿裤,发现了它的便利性,才会愿意持续购买纸尿裤啊!”